孔子作为一个圣人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无人不知,但同样,孔子的一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成了路人皆知的名言 。然而这些故事和名言却有一个悲惨和无情的实事 。按现代人的思想来理解,那就是强加在女性身上的那些乖戾、刻薄、冷酷、怪异的一面 。
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学被称为贤人,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孔门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 。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孙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经历 。
孔子的原配夫人来自宋国,《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一年之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对此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孔鲤成人后取字伯鱼 。孔子与亓官氏的婚姻结局,在文献中没有正式记载,但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些信息 。
在《礼记·檀弓上》一文中,子思门人有“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之语,据孔颖达的解释,“先君子”指的就是伯鱼,而“出母”就是伯鱼之母亓官氏 。根据这一记载,这位亓官氏并未与孔子白头偕老,她被孔子无情地休弃了 。《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不知是不是针对亓官氏而发 。后来亓官氏病死,伯鱼按照丧礼为生母服丧,孔子对此未加干涉 。
《礼记·檀弓上》记载:“伯鱼之母死,期(周年)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 。’夫子曰:‘嘻(惊怪之声),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根据丧礼,如果孝子被休弃的生母死了,应为生母服丧一年 。但是,如果父亲已经去世,孝子已为人父,那么就不必为休弃的生母服丧 。亓官氏死后,孔子允许伯鱼为出母亓官氏服丧一年 。伯鱼在服丧期满后仍然为生母哭泣 。孔子对此感到不满,觉得伯鱼做得太过分了,伯鱼不敢违抗父命,只得停止哭母 。亓官氏在后世被人们尊为圣母,孔庙中的寝殿即为供奉亓官氏的专祠 。如果孔子重生,得知被他赶走的原配夫人亓官氏不仅又“回到”他的身边,而且还被一再加封为诰命夫人,不知会作何感想?
【解密:圣人孔子身后的女人结局有多悲惨?】孔子高足曾参休妻的理由更为离谱 。据宋人汪晫编辑的《曾子·外篇三省》记载:“曾子后母遇之无恩,而(曾参)供养不衰 。及其妻以蒸梨不熟,因出(休弃)之 。人曰:‘非七出也 。’曾子曰:‘蒸梨小物(小事)尔,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再娶 。”在这一段文字中,曾参对后母和妻子的态度截然不同 。后母对他刻薄寡恩,但由于后母在伦理上也是母亲,因此曾参将后母作为尽孝的对象,尽心尽意地供养 。但是,曾参对妻子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 。他命妻子蒸梨,妻子没有将梨子蒸熟,曾参一气之下便将妻子无情地休弃,可见曾参性格中有乖戾、刻薄、冷酷、怪异的一面 。
古人休妻有所谓“七出”之条 。没有把梨子蒸熟,这只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并不在“七出”之列,曾参对妻子如果稍微宽容一点,是绝不会采取休妻这一绝情举动的 。他对妻子的严苛引起别人的批评,曾参的回答是:蒸梨不熟,确实是一件小事,我让她蒸熟,而她不按照我的命令去做,小事尚且如此,何况是大事呢?其实,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哪一个人不出差错?如果出了一点小差错,就预言此人必犯大错,这岂不是太荒谬了?按照曾参犯小错必犯大错的逻辑,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必然会犯大错,都在可以断交之列 。曾参在中国文化史上是著名的大孝子,他对父母可以无微不至地尽孝,为何不能对妻子宽容一点呢?
- 解密:哪次战役使得勾践的越国被吴国近乎灭亡?
- 东西方大家亚里士多德和孔子之间有什么瓜葛
- 解密:为何清朝廷要给太监李莲英修建坟墓?
- 解密:《兰亭集序》凭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
- 传说孔子女婿公冶长因懂得鸟语竟然被获罪入狱
- 秦朝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但为何孔子后裔却没事?
- 历史上孔子的三千弟子中真的有七十二贤人吗?
- 解密:孔融为何得不到刘备和太史慈的信任
- 解密:曹操兵败赤壁的真正原因因为疫病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