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始衰落的东汉帝国从汉安帝永初年开始,兵荒马乱,王侯的租俸都达不到定额 。汉安帝特别下诏,按原有的规定以外县的租税来补足冯石的租俸,这样冯石每年就收入谷子三万斛,钱四万 。随后汉安帝升冯石任光禄勋,代杨震任太尉 。及汉安帝死而北乡侯被拥立,冯石改任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职责为辅导皇帝),与太尉东莱人刘喜参录尚书事 。汉顺帝登位后,冯石与刘喜都因为党附宦官阎显和江京等被罢免 。
力救时弊的樊准
樊准字幼陵,是刘秀舅父樊宏家族的曾孙子 。樊准年少时立下志愿,专心学习儒家学说 。先父留下来的家业,他都让给兄弟的儿子 。樊准任州从事一职时,公正无私,人们称赞他品格“冰清” 。
永元十五年,汉和帝到南阳视察,樊准被皇帝召见,随即升为郎中,且跟着皇帝的车驾回到皇宫,并被特批为尚书郎 。
后樊准升为郎中令 。他看到当时有学问的人都有点忧愁惊惧,先王治国方略衰微,就上疏给窦太后(当时和帝年幼,窦太后专政),其奏议后被命名为“兴修儒学疏”,被曾国藩收录于《经史百家杂钞》 。
其大意曰:“我听说贾谊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学’,所以圣君贤主都崇尚名师传道,光武帝和明帝莫不如此,所以汉初兴盛太平 。今天学者很少,无人专心研学,文吏们更是德陋浅薄,盛行欺诈,用法苛刻 。皇帝应该下明诏,重视儒雅之士,讲习儒经律令,推行先帝们有作为的治国之道 。”窦太后采纳了樊准的建议,以后提拔了许多方正、敦朴和仁贤的人 。
虎山水库
樊准为官御史中丞时,遵行法令管理官员,百官都感到震惊和害怕 。
【一镇半朝出四相:南阳湖阳镇出名不光靠湖阳公主】汉安帝永初年间,经常发生水灾、旱灾和异常事件,多数郡国民众被饥饿困扰 。樊准再次上疏,认为五谷不登为国之大患,要求朝廷注重节俭,且由近及远,先从朝廷开始 。希望朝廷派使节慰民,且慰民先于边防战争之重,要迁移特别困乏民众,以保障民生 。邓太后(汉安帝年幼,邓太后摄政)采纳了樊准建议,把公田赋税都给了穷人,立即升迁樊准与议郎吕仓同为光禄大夫 。
樊准出使冀州,吕仓出使兖州 。樊准到冀州后,开仓放粮,流浪的民众都得到了喘息 。他回到朝廷后,转任为巨鹿太守 。当时巨鹿郡饥荒过后,人口很少 。樊准大力发展农桑事业,一年时间,谷粟粮食作物充裕,价钱下跌了数十倍 。赵地和魏地的郊野经常被羌族所掠夺侵略,樊准对外打击侵略,对内安抚百姓,郡内和边境都安定了下来 。
永初五年,樊准任河内太守 。当时羌族屡屡侵犯河内郡,樊准就领兵讨伐他们,并且整修坞堡城墙 。很快,樊准的威名就传播开了 。他在河内任太守三年,因为生病而被召回朝廷,经过屡次变换职位,后为尚书令.东汉后期尚书令总揽一切政务,相当于宰相,三公成了虚职 。元初三年,樊准替代周畅为光禄勋(专掌宫廷杂务) 。元初五年,樊准逝世于任上 。
乱世求官的樊陵
樊陵,字德云 。樊陵事迹散见于各种史籍中,但却并未被立传,原因就是他不光彩的仕途 。
东汉自汉和帝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争斗日趋激烈,统治日益黑暗 。但除外戚和宦官外,官僚士大夫也是当时重要力量 。其中李膺名望最高,士人得到他的赏识,就被誉为登龙门,从此身价倍涨 。当时樊陵曾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却推辞没有接纳他 。
汉灵帝光和五年,京兆尹樊陵获知阳陵百姓耕作不便,就在泾河修建了灌溉引水渠 。这在东汉末年政务荒废的情况下,是很难得的,也是一次盛举 。这条渠后来被当地人唤作樊惠渠 。文学家蔡邕观察了这个工程后作歌写序并作碑志铭,即著名的《京兆樊惠渠颂》和《京兆尹樊陵倾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