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乾隆四十四年,安徽和州的戴世道被人告发其已故的曾祖父戴移孝所著《碧落后人诗集》和已故的祖父戴昆所著《约亭遗诗》中有“悖逆”句,如“长明宁易得”、“短发支长恨”、“且去从人卜太平”等句 。被乾隆认为怀念明朝,咒骂本朝强迫剃发,“卜太平”一句被认为是“暗指今日不太平,不然何用卜乎”?就这样,戴移孝、戴昆虽死去数十年,仍被开棺戮尸,戴世道受祖先之累,被斩立决,其子侄多人亦被斩监候 。
10、清初浙江仁和县人卓长龄亦因诗中有“可知草莽偷垂泪,尽是诗书未死心”等句 。被人告发,乾隆判为逆诗,乾隆四十七年卓及其子虽已死多年,仍被开棺戮尸,其孙卓天柱等被斩立决 。
11、乾隆二十一年,江苏大灾,庄稼歉收,米价暴涨,灾民无以为生,而贪官污吏只顾自己享乐,置灾民于不顾 。常熟人朱思藻十分气愤,乃将《四书》凑集成文,题为《吊时语》,抨击贪官 。乾隆认为这是“侮圣非法,实乃莠民”,朱被杀,凡看过《吊时语》而未告发的也被严惩 。
背弃即位之初的诺言
雍正在位13年,制造了查嗣庭等十多起文字冤狱 。乾隆可能是为了记取历史教训,在他即位初年,颇表现了某些开明 。大学士鄂尔泰曾奏请回避御讳 。乾隆说:“避讳虽历代相沿,而实文字末节,无关大义也 。”他宣布:“嗣后凡遇朕御名之处,不必讳 。”如遇“弘”二字,“上一字着少写一点,下一字将中间禾字,书为木字,即有避讳之意矣” 。
乾隆还曾说,“(朕)自幼读书宫中,从未与闻外事,耳目未及之处甚多”,要求群臣“各抒己见,深筹国计民生要务,详酌人心风俗之攸宜,毋欺毋隐”,“即朕之谕旨,倘有错误之处,亦当据实直陈,不可随声附和 。如此则君臣之间,开诚布公,尽去瞻顾之陋习,而庶政之不能就绪者鲜矣” 。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向群臣公布,真是不容易的 。
乾隆元年,监察御史曹一士曾上《请宽妖言禁诬告疏》,指出康熙、雍正时期文字狱的弊病:“比年以来,小人不识两朝所以诛殛大憝之故,往往挟睚眦之怨,借影响之词,攻讦诗文,指摘字句,有司见事生风,多方穷鞫,或致波累师生,株连亲故,破家亡命,甚可悯也 。臣愚以为,井田封建,不过迂儒之常谈,不可以为生今反古;述怀咏史,不过时人之习态,不可以为援古刺今;即有序跋偶违纪年,亦或草茅一时失检,非必果怀悖逆,敢于明布篇章,若以此类悉皆比附妖言,罪当不赦,将使天下告讦不休,士子以文为戒!殊非国家义以正法,仁以包蒙之意也 。”
曹御史冒犯陈言,对清王朝康、雍两代的文字狱造成的祸害条分缕析,切中时弊 。也可能受曹御史此奏疏影响,在此后的十多年间,文字狱较少见,但在乾隆十五年以后,即孙嘉淦伪奏稿以后,他就背弃了自己的诺言,不只不许臣民“据实直陈”他的“错误之处”,而且对臣民的诗文吹毛求疵,断章取义,随意附加“影射讥讽”等罪名,杀人无数 。乾隆言行矛盾,于此可见 。
一般认为,乾隆四十七年以后,文网稍宽,对下面官员或因邀功或因畏罚而送上来的文字狱案,乾隆有时批示:“朕凡事不为己甚,岂于文字反过于推求?”“毋庸深究”等 。也有人侥幸逃过此难的 。
但纵观清史,康熙、雍正、乾隆相比,在制造文字狱上,应说以乾隆为最甚 。
按《大清律例》规定:“凡谋反及大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男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男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姐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 。”还有史料说:罪人家的十五岁以下男幼童可免死,但在给付功臣之家为奴之前,俱应先予阉割,十分残忍 。上述许多以“悖逆”罪判决的文字狱,大都是按此处理 。御史汤先甲曾上奏折,建议:凡收藏野史之类的案件,不宜视为大逆而过分诛求,结果被乾隆严加申斥,将原奏折掷还 。自后无人敢再提 。
- 雍正年间文字狱奇案:几乎都与皇权斗争有关!
- 雍正王朝文字狱第一案:年羹尧案是怎么发生的?
- 直接回怼反同 早年时期的李现反同事件回顾,因经常受GAY圈骚扰
- 乾隆爷最宠爱的五阿哥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
- 商周礼服介绍中国商周时期帝王王后礼服特色
- 商周军戎服商周时期军队服饰有何重要特征?
- 汉朝时期饥荒战乱导致人吃人:曾将关中吃成无人区
- 揭秘:清朝乾隆皇帝为何不动大贪官和珅
- 三国两晋货币三国两晋时期的钱币样式及种类
- 哈萨克族的语言和文字是怎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