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王锡候《字贯》案 。王锡候,江西新昌(今宜丰)人,中举后九次会试都落榜,从此他心灰意冷,专心著述,他深感《康熙字典》查检、识证都不容易,于是用数年的功夫,编了一部《字贯》,于乾隆四十年刊成后,被仇家王泷南告发,说他删改《康熙字典》,贬毁圣祖 。乾隆一看,该书的《提要?凡例》中有一则教人怎样避讳,即凡有康熙帝名玄烨、雍正帝名胤、乾隆帝名弘等字样时应如何改写以避讳 。王锡候所教的方法是完全按官方规定,都用了缺笔处理,以示敬避 。可是乾隆还认为该书没有按更严格的避讳方法(如“弘”二字应写成“上一字从弓、从厶,下一字从从日”等),于是勃然大怒,认为此实“大逆不道”,“罪不容诛” 。王被斩立决,家属按例受株连 。江西巡抚满人海成,当初在接到王泷南控告后,立即上报,拟革除王锡候的功名 。乾隆认为海成判的太轻,“有眼无珠”,被革职治罪 。这个满洲大吏,以前因查缴出禁书8000多册,曾受到乾隆嘉奖,如今一着不慎,便沦为阶下囚 。从此以后各省督抚大员及各级官员,遇到这类案件就更加刻意苛求,吹毛求疵,在拟具处理意见时,就宁严勿宽,宁枉勿纵,以免被皇帝加罪 。
4、徐述夔的《一柱楼诗集》案 。徐为江苏东台县举人,生于康熙中叶,约卒于乾隆二十八年 。生前曾著有《一柱楼诗集》,死后十多年,即乾隆四十三年却被仇家蔡嘉树告发,子孙因而获罪 。该诗集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与“胡儿”谐音)搁半边”;“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等句都被乾隆认为是“叛逆之词”,说“壶儿”是讽刺满人;“清风”一句是指满人没文化 。诗集中还有两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明朝”二字本是指明天早晨,意思非常清楚,而乾隆偏说是指“明代”,因此这两句便被说成是怀念明朝 。最后判决:徐及其子已死,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徐的两个孙子虽携书自首,但仍以收藏“逆诗”罪论斩 。最冤枉的是其族人徐首发和徐成濯兄弟,因二人名字合成是“首发成濯”四个字,乾隆根据《孟子》“牛山之木,若彼濯濯,草木凋零也”,遂认为此二人的名字是诋毁本朝剃发之制,以大逆不道之罪处死 。
此前,江苏省布政使陶易曾接到蔡嘉树的告发,陶认为蔡是挟嫌倾陷,令其幕友陆琰批文将此案交扬州府查办 。案发后,乾隆对如此处理震怒异常,陶被押解出京,被判斩监候,不久瘐死狱中 。陆琰完全是办理上级交的公文,但也被判斩监候,秋后处决 。曾为徐的诗文作序的、被认为办案不力的俱被杖一百,或革职或流放 。
5、石卓槐,湖北黄梅县监生,在其所著《芥圃诗抄》中,有“大道目以没,谁与相维持”等句 。经仇家告发,乾隆批道:“大清主宰天下,焉有大道没落之理,更焉用外人维持?”于乾隆四十五年下令将石凌迟处死 。
6、乾隆四十六年,湖北孝感县生员程明湮在读《后汉书?赵壹传》中的五言诗“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句后批道:“古今同慨”四字,被仇家告发为以古讽今,判斩立决 。
7、山东省寿光县民魏塾读史时,对一千多年前晋代大夫江统写的《徙戎论》作了一些批注 。《徙戎论》针对晋朝时原居住西北的羌、氐族人逐渐迁入中原居住的情况,建议把他们迁徙回原处,以使“戎晋不杂,各得其所” 。此议未被晋政权采纳 。魏塾对此加批注,说那时“在朝诸官俱是驽才猪眼,不用江统之论,遂酿成五胡之灾” 。经人告发,乾隆认为五胡、戎狄等都是影射清朝,魏塾因此被判斩立决 。
8、江西省德兴县祝庭诤为教儿孙识字并学点历史知识,手写成一本《续三字经》,经人告发,官府查抄,发现该书“于帝王兴废,尤且大加诽谤” 。如写元朝有这样几句:“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 。被乾隆认为是影射清朝,“明系隐寓诋清”,结果已故的祝庭诤被开棺戮尸,其子及16岁以上的孙辈均被斩立决 。
- 雍正年间文字狱奇案:几乎都与皇权斗争有关!
- 雍正王朝文字狱第一案:年羹尧案是怎么发生的?
- 直接回怼反同 早年时期的李现反同事件回顾,因经常受GAY圈骚扰
- 乾隆爷最宠爱的五阿哥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
- 商周礼服介绍中国商周时期帝王王后礼服特色
- 商周军戎服商周时期军队服饰有何重要特征?
- 汉朝时期饥荒战乱导致人吃人:曾将关中吃成无人区
- 揭秘:清朝乾隆皇帝为何不动大贪官和珅
- 三国两晋货币三国两晋时期的钱币样式及种类
- 哈萨克族的语言和文字是怎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