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极品《兰亭序》真迹究竟在哪里?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历代书法界将其奉为极品 。这幅作品 , 据说是王羲之酒后挥笔一气呵成 。以后王羲之虽然又多次重写 , 但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 。为此 , 他曾感叹:“此神助耳 , 何吾能力致 。”故他本人对其也十分珍惜 , 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第七代孙王法极 。不过 , 《兰亭序》真迹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落入帝王家的命运 , 被唐太宗李世民所得 , 并在他去世后作为陪葬 , 埋进昭陵 , 从此下落不明 。这也成为后人不断探寻的一个谜 。
【王羲之书法极品《兰亭序》真迹究竟在哪里?】珍藏寺庙衍生几多典故
王法极法号智永 , 他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 , 精勤书法 , 尤工草书 。据传 , 著名的“永字八法”就是由他所创 , 他所写的《真草千字文》也一直流传至今 。
智永在浙江绍兴的云门寺出家 , 云门寺的前身本为王献之的旧宅 , 传为王献之隐居练字之所 。因智永及其侄子惠欣都曾在这里出家为僧 , 且二人都为书法大家 , 所以云门寺曾被赐名为永欣寺 。智永在云门寺驻寺临书30年 , 留下了不少与书法有关的传说 。
据说智永练字时 , 笔头秃了 , 就取下丢进一个大竹筐 。时间一久 , 积了整整十大筐秃笔头 , 智永便在寺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 , 把所有破笔头埋在土里 , 砌成坟冢 , 称之为“退笔冢” , 这就是“退笔成冢”典故的来源 。由于智永的字写得好 , 前来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络绎不绝 , 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 , 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 , “铁门限”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
《兰亭序》的真迹 , 一直被智永珍藏 , 临去世时将其传给弟子辩才 。辩才博学多才 , 精于琴棋书画 , 尤其精于书法 。他得到《兰亭序》后 , 十分珍视 , 秘不示人 , 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 , 专门用来珍藏《兰亭序》 。
那时的皇帝正是唐太宗 , 酷爱书法艺术 , 对王羲之的墨宝更是情有独钟 , 每每得一真迹 , 便视若珍宝 , 唯恐失却 。他先后三次将辩才请到长安 , 热情款待 , 同时询问《兰亭序》下落 。但无论李世民怎样百般盛情 , 辩才只是装憨作痴 , 推说自己侍候先师智永时确实见过《兰亭序》 , 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乱 , 早已不知去向 。唐太宗无奈 , 只得改派监察御史萧翼去智取 。萧翼是梁元帝萧绎的曾孙 , 为人狡黠多诈 。他向唐太宗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要公开派他去 , 二是请唐太宗借给他几件“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真迹字帖 , 以便见机行事 。唐太宗欣然答应他的要求 , 由此上演了一出“萧翼赚(编者注:诳骗)兰亭”的活剧 。
连出三招御史骗帖献唐王
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记载 , 萧翼为骗取《兰亭序》 , 用了三招 。
第一招:套近乎 。萧翼受命后 , 装扮成书生模样 , 接近辩才 。初次见面 , 两人一见如故 , 下棋、弹琴、谈诗论文;辩才还命人打开新酿的酒待客 , 酒酣耳热之际 , 二人诗酒唱和 , 通宵达旦 , 一直玩到天亮 , 颇有相知恨晚之感 。就这样 , 第一次见面 , 萧翼就获取了辩才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