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命妇
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其礼服为曲裾绕膝式和直裾式,衣襟绕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 。但是凡穿深衣的妇女,腰身都裹得很紧,另缀一根绸带系扎,或系于腰间,或束在臀部,由衣襟末端的地位而定 。曲裾绕膝深衣分为窄袖和宽袖二式 。后夫人服饰均为深衣制,凡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及皇后谒庙之服,皆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隐领袖以绦;皇后以下至二千石夫人皆以蚕衣为朝服,贵人穿蚕服,纯缥上下;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入庙佐祭之服,皂绢上下,助蚕之服,缥绢上下 。
【秦汉女子服饰介绍秦汉皇后与普通妇女着装区别】普通妇女
由深衣发展而来的“袿衣”为妇女的另一种常用服,其制与深衣大致相似,惟有服装底部由衣襟曲绕形成燕尾状的两个尖角,此外,妇女还有穿襦裙,上襦为斜领、窄袖,长仅及腰际,裙子是由四幅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上窄下宽,不施边缘,下垂至地,裙腰两端缝有绢条,以便系结 。妇女的下裳还有袴,起初女大多只有两个裤管,上端以戴系住,后出现前后有裆的缚带袴,叫“穷袴”,它为宫廷妇女所穿 。襦裙出现于战国时期,汉代因循不改,用作妇女的常服,它是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东汉以后,穿此服者曾一度减少,至魏晋南北朝,又重新得以流行,从此盛行不衰,直到清代,基本形状仍然保持最初的原样,只是每个朝代根据时代的特点将襦裙的长短、宽窄加以改动 。
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 。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 。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 。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 。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套服饰在出土时已经粉化 。本图展示的襦裙样式,即根据该墓发掘时的形象记录复原绘制而成 。采用的纹样,主要依据有新疆民丰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豹首纹锦”等 。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自战国直至清代,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式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
歌舞艺人
秦汉时期,出现了专职歌舞艺人 。艺人头梳高大的发髻,髻上插满珠翠花饰,身穿曳地长袍,衣襟左掩,袖端接上一段窄而细长的假袖,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或许由此而来 。
左中图为穿袍服的歌女与舞女,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画像砖拓片 。右图为梳分髾髻、穿长袖袍服的舞女,四川彭县出土东汉画像砖 。秦汉时期,我国的舞乐表演艺术在前代基础上有较大进步,并出现了专职的歌舞艺人,以共封建贵族阶层的观赏 。在汉代的壁画、石刻、砖刻等艺术图像中常可看到这样的情况 。本图所列的陶塑舞女,服饰交代得比较清楚,头梳高大的发髻,髻上插满珠翠花饰,为典型的东汉装束 。身穿曳地长袍,衣襟左掩,即史书所称的“左衽” 。最有特点的是袖端接出一段,各装一只窄而细长的假袖,以增加舞姿的美观 。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
- 哈萨克族服饰文化哈萨克族服饰有何特点
- 春秋战国服饰讲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服装的特点
- 秦始皇后宫女子无数为何没立皇后?
- 全部都是在校学生 韩国最小女子组合,Buses平均年龄13岁
- 藏族服饰藏族服饰文化的地域与差异
- 白族服饰有啥特色?服饰的图案有啥意义
- 目前已脱离危险 云南女子遭野象袭击,妇女吓退野象后获救
- 苗族服饰是什么样的?苗族人们日常服饰简介
- 拘留10天罚2500 女子酒驾报闺蜜名字,网友:"塑料姐妹情"
- 苗族服饰苗族女子日常所穿衣服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