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之谜:圣地异象震惊中外!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拥有世界艺术上璀璨的明珠“莫高窟” 。莫高窟有精美的佛教壁画4.5万平方米和典雅的佛教雕塑2415尊,俗称“千佛洞”,有“东方卢浮宫”的美誉 。
网络配图
【敦煌莫高窟之谜:圣地异象震惊中外!】敦煌莫高窟并不是在一个时代集中修建的,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后来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多个朝代的建设,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莫高窟南北长约1600多米,洞穴上下排列多达五层,如蜂房般鳞次栉比,非常壮观 。莫高窟还有藏经洞,整理出了五万多件古代文物 。近代才出现的学科敦煌学,就是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 。
莫高窟开凿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一个艺术的明珠,文化的宝库,为什么不建在人流密集的地区或者交通要道,而要建在偏僻荒凉的戈壁荒漠?最流行的说法,是圣地异象说 。
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的一个黄昏,沙门乐尊者游历经过鸣沙山,发现眼前出现了壮丽恢弘的景观:整个鸣沙山被金光笼罩,仿若有千万金佛在光线中现出身形 。尊者赞叹不已,虔诚地下跪祈祷 。尊者认为,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于是他在此地主持开凿了第一个洞穴 。
网络配图
在随后的岁月中,尤其是古“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敦煌逐渐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石窟,各国商贾云集至此 。商人出门在外,求财、求平安,佛教得以盛行 。有钱的商贾巨富纷纷出资开凿石窟,莫高窟佛教文化石窟群日益壮大 。在唐代鼎盛时,形成了“千窟争荣”的繁盛之势 。
敦煌四周为荒漠戈壁,风沙很大,雕凿了洞窟容易被风沙侵蚀 。鸣沙山是沙砾岩,质地坚硬,耐腐性强 。洞窟坐西朝东,与三危山隔河相望 。
夏季风从东方吹来,三危山成为天然屏障为莫高窟遮挡风沙 。冬天,风沙从洞窟背面的西方袭来,吹过窟顶呈45度角吹下,风沙不会灌入洞窟 。在整个敦煌戈壁找到这样一个“安全区域”是很难得的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莫高窟经过千年风霜洗礼,依然保存了大量壁画与雕塑 。这是文化留存之幸,是劳动人民智慧的辉煌闪光 。
网络配图
莫高窟选址鸣沙山,也是与其佛教文化背景割离不开的 。佛教讲求脱离尘世生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鸣沙山因为有宕泉河的滋润,是一块沙漠绿洲 。绿树掩映着莫高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风沙,也阻挡了阳光对洞窟的照射 。这里作为佛教圣地,环境清幽,飘逸着灵性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