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曹雪芹并不存在实为抄写勤谐音?( 二 )


曹雪芹不光卒年难定,生于何年也不好确认 。《辞海》曹雪芹词条,其生年就是一个“?” 。生年所以难定,是因为谁也说不准曹雪芹到底活了多大岁数 。敦诚《挽曹雪芹》诗首句是“四十年华付杳冥”,由此可推定曹雪芹活了40岁左右 。胡适主张45岁,因为太晚了赶不上曹家的繁华生活,按卒年“壬午”算,应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周汝昌认为“四十年华”就是40岁,按卒年“癸未”计,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 。王利器据张宜泉《伤芹溪居士》诗题自注说曹“年未五旬而卒,”假定曹雪芹死时48岁,这就有了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之说 。
曹雪芹葬地之谜
如果不是友人感叹曹雪芹晚景凄凉,
有诗为证,读者就无从得知曹雪芹过的是怎样一种日子 。敦诚《赠曹芹圃(雪芹)》诗云———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
曹雪芹晚年一直生活在北京西郊,约有十年之久 。同样“有诗为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张宜泉《题芹溪居士》) 。“于今环堵蓬蒿屯”(敦诚《寄怀曹雪芹》),生活困窘,环境不错,有山有水有村落 。关于曹雪芹之死,没有留下任何可靠的文字记载,后人所能了解到的一点情况,仅仅来源于他生前好友的几首诗作 。按理说,曹雪芹老于斯死于斯自然当葬于斯,不料一方“曹雪芹墓碑”的发现,又让曹雪芹葬地成为悬案 。
1968年冬,北京市通县张家湾平整土地时,社员李景柱于地下一米处发现一块青色墓石,石下有白骨一具,石上隐现“曹公讳霑墓———壬午”字样,后运至家中使用 。墓石曾遭三次人为破坏,先是撬坏左下角、残石丢失,李用利器重刻石上文字,后又用洗衣粉清洗 。出土38年之后,该墓石于2006年1月26日在通州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 。红学家冯其庸、王利器、陈毓罴,金石镌刻专家付大卣、文物鉴定家史树青鉴定为真品,曹雪芹葬于通县已无可疑 。周汝昌则力辩其伪:石质不合,石料粗劣;碑字胡乱剜凿,非镌刻而成;工序不合,行款格式也不对;若结合敦诚、敦敏在曹雪芹死后所写的三首与葬地有关的诗来考察,很容易发现张家湾一带地理环境与诗中描绘根本对不上号 。蔡义江也认为墓石不是真的 。墓石真伪,至今莫辨 。
在一个臭名昭著的虚构人物西门庆“故里”都有人争抢的年代,视曹雪芹故里为“唐僧肉”者大有人在,你争我夺,硝烟四起 。“所谓曹雪芹故里之战,争夺的并非曹雪芹本人的祖籍地,而是曹公五辈先祖曹世远的祖籍地 。限于资料匮乏,更无考古实证,曹公故里的确切地点,目前尚无国家级的学术定论”(裴钰《曹雪芹故里之争》) 。明知故里争不到,争个“五辈祖宗”所在地,也能促进旅游,勾人眼球 。于是就有了河北、辽宁、江西三省,唐山丰润、辽阳、铁岭、南昌武阳四地,齐争曹雪芹故里,各地资源投入和声势堪称浩大 。
1931年,李玄伯首先提出曹雪芹祖籍“丰润说”,上世纪50年代,周汝昌确立了“丰润说”,《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均取此说 。同时,贾宜之首倡“辽阳说”,经冯其庸考证得以确立 。1997年,李奉佐出版了《曹雪芹祖籍铁岭考》一书,称曹雪芹祖籍在铁岭 。此说亦得到周汝昌等专家赞同 。“南宋祖籍地”的确认依据是一部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手抄本,该谱清楚记载了“盖自明永乐年间,始祖伯亮公从豫章武阳渡协弟溯江而北,一卜居于丰润,一卜居于辽东之铁岭卫,则武阳者居吾祖所发祥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