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是一方崇尚佛教的乐土 。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寺庙中日常饮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游人的必备饮品 。一时之间,民间争相效仿,使茶饮这一雅事在大理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
三道茶”这一独特的茶道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
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纵观白族“三道茶”的传承发展,是佛教活动的兴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 。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 。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制作时,先将水烧开 。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
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
由于这种煮茶方法能发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也就因此得名 。据说,这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一当响雷茶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倾入茶盅,再由小辈女子用双手捧盅,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祥如意 。
- 白族木雕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又有何特色
- 为何说大本曲是白族特有技艺?有何特别之处
- 吹吹腔是啥?为何是白族最奇葩的传统文化
- 白族的仗鼓舞是怎样来的?又有何说法
- 白族人在结婚时有着怎样的婚俗习惯
- 白族蝴蝶会:一个纪念白族爱情的节日
- 白族音乐白族究竟有多少种音乐流行在民间
- 大理白族的本主崇拜白族人心里的守护神
- 蒙古人的归宿:在元朝灭亡后的蒙古人如何生存?
- 宋仁宗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宋仁宗墓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