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在他统治的时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唯一的文明最为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 。据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 。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 。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 。此皆古昔未有也” 。当然,历史的局限性使得唐太宗李世民在处理自己的身后之事时也未能免俗,他和历代帝王一样,把李氏王朝的命运和自己的葬身之处联系在一起,非常重视墓地风水的选择 。
网络配图
唐太宗的寝陵昭陵在今咸阳城西北40公里处礼泉县烟霞乡九嵕山上,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九嵕山位于渭河平原以北,山势突兀,海拔1188米,左有五峰山,右有嵯峨山,背有黄土高原,南临渭河,与太白、终南山诸峰遥相对应 。加以泾水环绕其后,滑水映带在前,显得气势十分雄伟 。九嵕山的造型从任何方面看,都有突出特点:从东南面看,似笔架形,从正南面看,似锥形;从西南与北面看,又像"覆斗"形 。相传舜时,洪水泛滥,禹被舜受命为天下治水,禹治水先从关中开始 。
大禹率伯益、水平等众人来到华山上,但见太行,中条、峭山、华山四山相连,竟无缺处,水愈积愈多,大有淹没四山之势 。禹十急忙召集众人商议治理雍州水势的办法 。众臣争论不止,大禹一时无计可施 。等到夜里,众人都去睡了,大禹还在火把下,对着地图思考:天下之大,命在雍州;洪水之祸,亦在雍州;雍州水平,天下洪水自然治平,但雍州水势太大,地势太复杂,因而水祸也难以治平 。终南山自雍、梁二州之间分支,一派东出,就是华山,东北与冀州中条山相连,再东去,接着王屋山、析城山、太行山了 。
华山再分一支,向东就是崤山 。由崤山北向,分出两支,都与中条山相连 。从终南山分出另一派为东南走向,叫熊耳山 。又分两支都是东北走向,都与王屋山相近 。整个雍州地界山与山之间尽是湖泊,水势也大 。大禹想: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把关中水引向西,或西北 。但此两处地势太高,工程费时太大,引向南就进入巴蜀,而此时巴蜀早已是水满为患了 。看来只有向东引入大海了 。但向东疏导,路线又定在哪儿呢? 大禹苦思冥想,还是找不出疏导的路线来,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伏在石桌上睡着了 。第二天,大禹醒来一看,不觉惊呆了,原来手中的笔落在地图上,正好落在华山与中条、崤山与王屋等山连接处 。笔落之处,正是一条最佳疏导水患路线,禹即刻画了下来,命人通知各处,按地图所示开工 。
网络配图
【史迹档案:唐朝皇家龙脉被隔断之谜】十几处工地同时劈山凿石,疏导洪水,因为山石坚硬,所用工具都是木、石之类,工程进展十分缓慢,此时,天降暴雨,关中洪水猛涨 。早有桥国使臣报知大禹,说:洪水眼看就要淹没渭北的梁山、凤凰山、嵯峨山了,禹十分着急,因为这些山的后面就是桥国,是黄帝陵所在,就忙命大臣带了他的笔架到有桥国,因为这笔架是伏义所赠,可大可小 。大可用作山,小可当笔架使用 。水平到了桥国,把笔架放在了凤凰山与梁山之间最低处,化作一座高山,以防洪水向北漫延 。这就是正现在的九嵕山的来历 。
这个传说证明了九嵕山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为唐代以前,人们认为阴阳两极,生为阳,人活在阳世,愈高愈好,死在阴间,进入泥土,愈深愈佳,深对应高,深到极点就达到了阳间,就能进入天堂 。所以,唐以前墓穴,大多数是挖地而建的,如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等 。当然,九嵕山周围并未发现唐代以前帝陵,其中原因也与汉武帝有关 。据说汉武帝生前也看好九嵕山这块风水宝地,,但遭到东方朔的坚决反对 。东方朔对武帝说:"选陵址要看三个因素,一是龙,即地脉之行止起伏,也就是看山脉,观察山脉走向,形势;二是砂,看主要山与周围山的朝迎关系;三是水,就是看水口、流向形态、与山形的关系等 。
- 传说与武则天关系暧昧 历史上明世隐是谁,原名明崇俨唐朝术士
- 唐朝史上李怀光拒丹书铁券:闹情绪起兵反唐
- 唐朝宰相上官仪怎么死的?上官仪生平简介
- 为何唐朝公主都愁嫁?其实原因很简单!
- 历代帝陵全档案:宋太祖尸体百年后竟喷毒
- 唐朝官员服饰介绍唐朝官员服装等级及特色标志
- 唐朝皇帝服饰唐朝皇帝的衣服主要有哪几种
- 档案揭秘:日本731部队至少生产2470枚细菌炸弹
- 解密后唐政权:唐朝灭亡后竟然被沙陀人所恢复
- 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唐朝著名书法家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