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遗恨的由来:南宋初年的北人归北政策

【王重阳遗恨的由来:南宋初年的北人归北政策】随着新版神雕侠侣的热映,在新版中着重被渲染的王重阳和林朝英的悲剧不由得为人所扼腕,而为什么满怀壮志的王重阳起兵失败,除了源于合议,还源于南宋初年的“北人归北”的政策挫伤了北方爱国民众的心 。
史载秦桧归国,引对首言:“如欲天下无事,须得南自南,北自北” 一语,自此闻名 。是时赵构心中大悦,以为深得朕心,有“秦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之语 。隔年秦桧为相,献上二策,想以河北人还金国,中原人还刘豫,高宗又不高兴了,斥言秦桧主张“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朕是北人,该居何处?政治之波诡云谲可见一斑 。之前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时之语,谁知《绍兴和议》后,这条据说由秦桧留金时的恩主完颜昌【即挞懒】提出的,藉由秦桧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的一套政策竟然还被执行过,让俺大跌眼镜 。
所谓“南自南,北自北”的人员归属原则,早在建炎元年(1127)九月金元帅右监军完颜希尹授交南宋的国书中就已提起,是时“书中索河东、【河】北人之在南者 。”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人占领扬州时又曾声言过,当时“金人揭榜于扬州市,西北人愿还者听之,去者万馀人 。” 这一条规的核心意思,即将原籍在《绍兴和议》规定的南宋境内的汉人归南宋,原籍在《绍兴和议》规定的金国境内的汉人、契丹、女真人归金国 。其目的推测有四:一是恢复北方流失人口;二是抽离宋军主要以北方人组成的精锐部队;三是区分南北引起汉人内讧;四是索回历年战争中被俘或投降南宋的汉人签军及女真、契丹军民 。和议后,从此金国境内主要是北方汉族民众,不但完全在名义上成为金国臣民,而且不能南逃,否则将被遣返 。藉此,北方汉人被曾经的母国大宋朝廷因苟安而抛弃,进而造成北方汉族士人对南宋政权的感情由思念转为失望,并逐渐自愿或被迫认同了金国的统治,积极投身金朝政权,最终转变态度将南宋视为敌国仇雠 。这一情绪在金宋对峙期间愈发加剧,元时对南、北士人的区别对待亦始于此,更直接导致了明清两朝南北士人互相敌视态度的加深发展,对中国传统政治格局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
当然,宋高宗与秦桧做出这一决定时,并没有想到如此多的负面影响 。他们只是按照金国统治者的要求,为自己统治的安稳精打计算而已 。此外,这其中还掺杂了南北官员的政治斗争 。当时很多南方籍官员对北来高官心怀不满,不时有人发表北人无用、辜负陛下的论调,在高宗耳边吹风 。高宗为赢得南方士人的支持,有时也要适当的打压一下北来官员势力 。但北方官员依仗主要由北方人组成的军队势力,在宋廷中往往占有支配地位,加之北人军队以及流落南方的北方流民、溃兵武装集团在毫无乡里感情的南方,多行劫掠势同盗匪,更诱发了南方士人对北人军队的不满情绪,因而对遣返政策持积极态度 。通过北人归北政策,宋廷内一批北方抗金义士以及熟知金国情况的北来逃亡者,被陆续遣返金国,高宗、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以此达到了“内弱军势,绝后来归降之心”的目的 。孝宗时人上书言论:“绍兴之和,首议决不与归正人,口血未乾,尽变前议 。凡归正之人一切遣还 。” 即诉述此段往事,原可以避免执行的政策,在南宋主和派的坚持下却最终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