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最值得尊敬的7位母亲( 二 )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 。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 。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 。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 。
NO5.欧母
有一次欧阳修的母亲郑氏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
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 。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 。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 。
她告诫儿子,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 。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 。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

NO6.陶母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 。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 。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 。在这种环境下,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 。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 。正值大雪 。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 。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 。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喂饱范逵的马 。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 。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 。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
NO7.佘太君
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 。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 。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 。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 。虽然正史上对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 。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 。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