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的诸侯争霸:西周分封制带来的可怕恶果

【春秋时的诸侯争霸:西周分封制带来的可怕恶果】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 。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但宋襄公并未能称霸,而争霸的大国还有吴、越,于是对“五霸”,其说不一 。争霸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齐桓公称霸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是齐桓公,所谓“称霸”,就是因势力强大,而为中原诸侯的盟主,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
齐在春秋前期,已是东方的大国,疆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今山东临朐),北至于无棣(今山东无棣) 。”负山面海,有鱼盐之利 。但在齐襄公(前697—前686年)时,由于政治黑暗,剥削残酷,阶级矛盾一度尖锐 。齐襄公死,其弟桓公继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国势日益强盛 。公尤前664年,山戎侵燕,齐桓公率军北伐山戎,保卫了燕国 。前622年,狄人侵邢(河北邢台),齐桓公又救邢,并把邢人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另筑新城以安置之 。公元前660年,狄人又侵卫,杀卫懿公 。齐桓公救卫,将卫的剩余人口迁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使卫存在下来 。齐桓公的救患扶危的行动,得到一些诸侯的拥护,威信大增 。
这时,南方的楚国强盛起来,不断北侵,兼并了许多小国,又连年伐郑,威胁中原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郑、许、曹之师伐楚,与楚军对峙于陉(今河南偃师),双方互不相让 。后齐、楚订立盟约,都撤回军队 。齐桓公这次出兵虽未与楚作战,但却打击了楚国北进的锋芒,暂时消除了楚对中原诸国的威胁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 。从此齐恒公成为霸主 。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逐渐衰弱 。
(2)晋文公称霸 。晋国原是汾水下游的一个小国,到春秋前期,逐渐强大 。《韩非子·难三》曰:“(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就是兼并了许多小国和戎、狄部落,疆域已扩大到整个汾水流域 。献公晚年,因废嫡立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公子重耳在国外流浪了19年 。献公死后,重耳回国,在大臣狐偃、贾佗等的协助下,采取了一些整顿政治、经济的措施,主要有“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稼穑劝分,省用足财,”以及“赋职任功”,“举善援能”等 。经过这番整顿,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富强起来 。
这时楚国又一再向北侵犯,鲁、郑、陈、蔡等国先后归附于楚 。公元前632年,楚围宋,宋向晋告急 。晋文公率军救宋 。晋军为避开楚军的锋芒,在未开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 。至城濮(今河南濮阳西南),晋文公会晋、宋、齐、秦军,大破楚军 。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 。战后,晋文公又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与会的有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天子派代表参加会盟 。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 。”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
(3)楚庄王称霸 。楚是江、汉流域的一个蛮族国家,西周时,活动在丹阳(今湖北秭归)一带 。公元前689年,始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逐渐强大,兼并了附近许多小国 。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时,孙叔敖为宰相,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国势更加强盛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至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为他举行慰劳欢迎之礼,庄王“问鼎小大轻重”,表明了他有灭周的野心 。前598年,楚围郑,晋救郑 。次年,晋、楚军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市东),晋军大败 。前594年,楚又围宋,宋向晋告急,晋畏楚而不敢出兵 。从此,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成为中原的霸主 。《韩非子·有度》曰:“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庄王死,楚势渐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