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义务修脚23年,服务18万余人次,父子两代修脚人的接班传承


义务|义务修脚23年,服务18万余人次,父子两代修脚人的接班传承
文章插图
养老院里,一名瘫痪在床的八旬老人趾甲长成“羊角”状,趾甲已经嵌入脚趾,导致足部感染。
孟建设用热毛巾反复给老人捂脚趾,然后才下刀子处理。修、削、剜、刮一套程序下来,花了两个多小时,最后,老人异常的趾甲被深挖拔掉,涂了药,这才算处理好。
老人感觉舒服了不少,抬手给孟建设作揖感谢。
这是孟建设义务修脚的日常。 自2000年开始,他带着徒弟、店员走进社区、养老院、部队去义务服务,疑难杂症见多了,手里修过的脚不计其数,旁人走路从身边一过,他便知这脚有没有毛病。
2012年,孟建设的儿子孟阳大学毕业后正式加入父亲的公益队伍。到如今,父子二人已经义务服务18万余人次,仅今年已经义务修脚、按摩超过100场。
东城区和平里七区是孟建设已经义务服务了20年的社区,不少老人见证了孟师傅成为老孟,老孟身边逐渐又多了小孟,如今小孟也已经独当一面。老人们打趣儿,老孟好福气,儿子接班,后继有人。
但孟阳心里清楚,父亲给他的可不仅仅是手艺。

义务|义务修脚23年,服务18万余人次,父子两代修脚人的接班传承
文章插图
9月10日,东城区和平里七区,孟阳在给一位阿姨义务修脚。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飞 摄
“从头到脚,让老人家们舒舒服服”
9月10日,东城区和平里七区,一排黑色座椅摆在居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
穿着白大褂的师傅们都拎着小马扎。把马扎摆在椅子前,师傅们放下手里的工具箱,开始打开盖子检查工具,消毒酒精、止血药、杀菌药、碘伏、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刀头……箱子里一应俱全。
修脚、按摩、理发,是这次公益服务的主要项目,修脚的主力是孟建设和儿子孟阳,按摩师傅来自店里,理发的小伙子则是孟建设花100块从一家理发店雇的。
起因是一次公益活动中,有老人念叨着出门去理发店也不是件易事,倘若和修脚一样有人能上门给服务那是最好不过的。自那以后,孟建设留了心,找来理发师,“从头到脚,让老人家们舒舒服服。”
得知孟师傅来了,商奶奶让闺女搀扶着下了楼。
老人家腿脚还算利索,但是耳背,见了孟建设抬手作揖,这就算打过了招呼,接着笑盈盈坐在椅子上。女儿帮母亲把拐杖扶正,蹲下正要给她脱鞋,一旁的年轻师傅一边给手消毒一边拦着说,“我来,我来,您放心。”
93岁的商奶奶十几年前就是孟建设店里的顾客。那时候老人家可以自己走到店里,后来年岁渐长,女儿有时也喊店里师傅上门服务。再后来孟建设门店搬到几公里外,女儿话说,“老太太可是受苦了。”厚趾甲、老茧子、死皮,女儿处理不了,下手把握不住轻重,老人脚趾被剪破好几次。
年轻师傅把商奶奶的脚放在膝盖上,捏着一把2厘米宽的刀子,给老人的大脚趾趾甲边缘打磨出一个不甚明显的弧度。“问题就在这里,”一旁的孟建设说,“很多人说趾甲长得太深扎肉,都是平时剪得太深,以为使劲儿往短了剪就不会顶脚,其实适得其反。”
“舒服吧?”女儿凑近母亲耳边,提高了话音。
另一边的小凳子上,孟阳的后背被太阳晒的火热,头上汗津津的,一位阿姨的脚正放在他的膝盖上。阿姨大约五六十岁,没修过脚,死皮在她眼里不过是上年纪象征,“人老了都会有”。
孟阳拿着平头塘子刀,给阿姨轻削边侧死皮,接着再反复刮、磨,确保不再有厚茧,又不伤及皮肤。手里活儿做完,他安顿着,“您这没有大脚病,但您要经常泡脚,走路舒服不说,对身体也好。时间短了可不成,得30到40分钟,要不间断往里头加热水,不然您那可不是泡脚,是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