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中改革者自身有哪些失误?( 二 )


其三,康梁与光绪主导的维新事业除继承洋务实业改革外,更强调体制的变化,这是对的 。但维新事业的体制变革,重在除旧而非创新,重在存量而不是增量,或因为时间的关系未能充分展开 。但维新大刀阔斧式的除旧改革,一下子触犯了社会各阶层太多的既得利益 。如裁官、裁军;满人自谋出路;废八股,改策论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再拿科举考试废八股来说,自明代以来就一直有此论 。但不见得在变法伊始就做 。康梁将其作为重要改革措施,曾激发上下愤怒 。赶考的士子们应该都是当时社会上有学问、有地位的人,是依靠苦读书公平竞争出来的非寻租既得利益者,应该是变法所应争取的主要支持群体之一,但由于这项改革侵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士子们曾手拿大棒围在梁启超家门口,声称要打断梁的狗腿 。
其四,没有扎实建立改革的依靠力量 。戊戌变法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 。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而东邻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时,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
其五,私心太重 。欲借外国之力,达到一己之私 。据《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年 “与日本使矢野文雄约两国合邦大会议,定稿极详,请矢野君行知总署答允,然后可以大会于各省 。”由康有为起草,以掌印御史宋伯鲁名义向皇帝上书的奏章说得更加详细:“英国教士李提摩太来京,往见工部主事康有为,道其来意,……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 。……今拟请皇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该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以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参赞,必能转祸为福,以保我宗社 。”(注5)此等亡国之策,其荒唐程度,已无需多言 。康有为之所以如鬼迷心窍般积极推进此事,乃在于幻想借外力挤入核心决策层 。之前,他已先后尝试通过“开制度局”、“开懋勤殿”等手段来架空朝廷既有的军机处、六部衙门以及地方督抚臬司,但均告失败 。
综上所述,戊戌变法的失败,主要还是维新派自身没有练好内功,私心太重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愿当今的改革者们汲取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谨慎地规划改革路线图,建立改革的依靠力量和统一战线,坚持发展增量并以增量渐进地带动存量调整(注6),大家一起努力,为中华改革航船顺利度过改革深水区而奋斗!
注1:旧泛指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 。
注2:丁晓良,中国落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793a501019lj7.html
注3:有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荣禄去颐和园看西太后,西太后在扎花,荣禄就乘机拍马屁,说老佛爷的花扎得真好啊 。这时西太后长叹一声:“往后哇,我也就只能扎花了!”这话说得很无奈,可见她非常地落寞惆怅 。
注4:丁晓良,为什么说改革有窗口期?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793a501018nk4.html
注5:《请速简重臣结连与国以安社稷而救危亡折》(康有为代宋伯鲁作),《戊戌变法档案史料》,P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