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尊、雅言:中国古代传统礼治社会管窥( 二 )


雅 言
中国的礼貌用语大多是从经典里面提炼出来的 , 不仅言简意赅 , 而且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一个有教养的人 , 在礼仪场合说话 , 善于使用雅言 , 不仅得体而且有书卷气 。传统的雅言当中 , 祝人长寿常用的词语之一是“竹苞松茂” , 这个词出自《诗·小雅·斯干》中的“如竹苞矣 , 如松茂矣” 。“苞”是竹根 。竹子是连根丛生的植物 , 一荣俱荣 。而松树则能凌寒斗雪 , 四季常青 。后人取此句成“竹苞松茂”一词 , 比喻人的根基像竹子那样稳固 , 枝叶像松树那样茂盛 。晚辈每每用“竹苞松茂 , 日月悠长”为长辈祝寿 。
古人不仅在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中处处渗透着“自卑而尊人”的君子气象 , 在书面交流中也十分注意礼仪规范 。比如魏晋时期的书信写法 , 一般包括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等几个部分 。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 , 用语会有相应的区别 。比如 , 《孝经》说:“故亲生之膝下 , 以养父母曰严 。”所以给父母写信 , 常把“膝下”一词转化为对父母的提称语 。传统书信的落款也大有讲究 , 一般需要在自己的名字之前注明身份 , 如儿、学生等 。此外 , 还要根据彼此的关系再缀上“启禀词” , 比如对长辈用“叩禀、拜上” , 对平辈用“谨启、手书”等 。
三字总概
我国自古是“礼治”社会 。前贤先哲们将“知礼”作为个人修身的重大命题 , 把做一名“君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国传统礼仪称谓各异、形式多样 , 而其核心价值理念可归为孝、敬、雅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