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袭击清朝陆海军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早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就确定了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整个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1894年2月以朝鲜义军起义,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清政府派兵开赴朝鲜,驻守牙山 。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入朝 。朝鲜政府见日本大军入境,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希望早日平定国内义军起义,以使中日两国撤兵 。图为被日军虐杀的朝鲜百姓 。
从战前高升号运兵船的行踪,到大战中的兵力调遣,到战后马关谈判期间李鸿章与朝廷的电报,中方密电在日本高层眼中无秘密可言——
甲午战争之前,中方的高级电报密码被日方破译,这是导致清军在战前、战中、战后军政各方面陷入被动的重要因素 。作为当时最先进、最昂贵的通讯技术,清朝方面对电报密码的保密当然也是很重视的 。那么,日方情报部门是如何破译这个密码,获得最高端机密情报的呢?
电报密码失密,造成中方惨重损失
日方破解中方密电码后,作为国家最高机密,仅限定几个当事人知道,甚至绝大多数高级官员都并不知情 。尤其让日本政府窃喜的是,中方在多次谈判期间没有更换密码,居然继续使用公使馆已经失密的电码本 。这使日本战前即掌握了清廷出兵朝鲜的战略意图 。
1894年7月,日本破解了中方电报密码1个月后,清军雇用“高升”号等英国轮船,秘密向朝鲜牙山运兵 。由于行动电报被日军破译,日本舰队发起偷袭,造成清军损失惨重 。黄海海战前,日军又从破译电报得知北洋海军将于9月15日运兵在大东沟登陆 。于是,日本联合舰队在大东沟附近设伏,导致北洋水师惨败 。李鸿章赴日谈判时,因日方破译了中方的电报密码,李与北京往返的密电内容及中方割地赔款的底线,全部为日方所了解,因而整个和谈的进程都在日方掌控之下……
对电报密码失密的途径,历来有各种说法,有说是李鸿章身边人泄密的,有说是日本的语言学家和电报专家联手成功破译的,但这些说法的背后又都透射出种种疑点 。只有一点是各方普遍认同的:日方破译中方电报密码的确切时间,是1894年6月 。
说法一:日间谍成功渗透搞到密码
历史上的日军,是极为善于使用间谍手段的,宗方小太郎、明石元二郎、土肥原贤二这些人都在世界间谍史上留名(当然不是啥好名) 。
甲午战前数年,日本军部即向中国派遣大批特务,组成庞大的间谍网,搜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山川、风俗人情等各方面情报 。其中有个叫神尾光臣的“中国通”,1882年,日本陆军部派他担任日本驻北京公使馆武官,不断通过贿赂清政府军机处官员获得机要情报 。1894年,神尾光臣奉命驻天津,专门监视李鸿章的行动 。他通过收买李鸿章身边的人,对李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如李鸿章调船运送士兵和饷银、派北洋舰队护航等,神尾光臣都一清二楚 。
战争前夕,驻天津的日本领事每天“派奸细二三十,分赴各营各处侦探,并有改装剃发者” 。一些要害部门如电报局、军械所,都混进了日本间谍,一些李鸿章的往来机密文电和密码都落入日本间谍之手——按此说法,电报密码的失密之责,当然要落在李鸿章及其身边人这里 。
【清军甲午惨败重要原因:密码电报全被日军破译】
这种说法存在了很多年,直到甲午战争期间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生前所著回忆录出版,才有了细节更丰富、看起来也更接近真相的第二种说法 。
- 甲午战争的发生原因:日本蓄意挑起而非被迫应战
- 甲午平壤之战:左宝贵血染疆场叶志超贪生怕死
- 甲午海战后何地士兵的妻子一夜间全部自杀殉夫
- 不是败于诸葛亮妙计?曹操赤壁惨败的真正原因
- 清朝甲午战争谜团:方伯谦死的到底冤不冤?
- 甲午海战方伯谦被杀罪名之谜:他是否罪有应得
- 揭秘甲午海战失败:官兵开战时仍嫖妓未归
- 曹操惨败赤壁的真相:一场瘟疫改变一场战争
- 足球史上最耻辱惨败巴西惨案,巴西球队1-7输给德国
- 甲午战争一场绝对的败仗:情报战日本压倒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