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背后的价值追求:人口增长已经成了要务( 二 )


据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 。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 。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 。此皆古昔未有也 。”
在法律的执行问题上,太宗又反复思考,坚决反对酷刑 。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由于太宗的励精图治,贞观年间社会治安良好 。在某一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可谓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历史记载,公元632年,对那些判处死刑的人,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行刑(俗语所谓“秋后问斩”) 。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守约回来 。由此可见老百姓对领导人心悦诚服 。贞观之治所取得的成就,即便是放在今天,都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成就 。不要说是在一千多年以前,即便是在今天看来,贞观年间的那份成就和自信,都不失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高峰 。客观上看,贞观之治是由多种原因成就的一个历史辉煌 。太宗时期的文化蔚为大观,滋养、教化了民众素养;领导人胸怀大志,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各位臣工能够兢兢业业,各行各业能够各司其职,这都是贞观之治能够形成的原因 。
如果我们对贞观之治的成就原因和各项政策做一个分析,会发现:贯穿贞观之治各项政策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 。一个以民为本的领导人,才能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以民为本的领导人,才能勇于自视自我的错误,善于倾听别人的批评和指教;一个以民为本的领导人,才能真正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惩治腐败 。而以民为本的实质,在那个时代,实际上就是仁者爱人的一种体现 。
现在在史学界有一个不好的现象,有一些人为了博得读者的好奇,以此获得浮名或者利益,不顾基本的历史事实,或者刻意对历史做出“别致”的解读,结果不仅违背了研究史学的本意,而且还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史学的研究,不仅仅是探究历史的原貌,而且也在于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扬正气,学习先贤,从而真正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让人们在历史的营养中变的睿智和理性 。
【贞观之治背后的价值追求:人口增长已经成了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