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人是怎样过七夕的:七夕原来不是情人节】每一年的七夕 , 不知尘世中有多少红男绿女像牛郎织女一样约会 。反正现在许多人都将七夕理解成了情人节 , 大概是因为看到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吧 。但实际上 , 七夕跟情人节毫无关系 , 恰恰相反 , 过去民间谈婚论嫁 , 还要有意避开七夕:“七月七日 , 迎亲嫁女避节 。”为什么?你想啊 , 牛郎与织女有情人终成眷属 , 却两地分居 , 天各一方 , 一年才能见面一次 。尽管宋朝诗人秦观写了一首《鹊桥仙》 , 歌颂七夕的浪漫:“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然而 , 这样的浪漫只合存在于诗歌 , 人世间又有哪对情人愿意相爱的人分隔两地 , “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七夕其实是女儿节 , 或者说是乞巧节 。过去的女儿家 , 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 , 日后能相夫教子、男耕女织 。现在女孩子的理想是“求包养” 。品味是不一样的 。而织女是巧星 , 传统女性的偶像 。所以每到七夕 , 姑娘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玩艺 , 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 “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 。祈祷之后 , 姑娘们还会互相赠送小工艺品 , 送上美好祝福 。
宋代的七夕 , 是一个非常盛大、隆重的节日 。节日的热闹气氛 , 从农历七月初一就开始了 , 据《醉翁谈录》的记录:“七夕 , (京师)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 , 车马嗔咽 , 至七夕前三日 , 车马不通行 , 相次壅遏 , 不复得出 , 至夜方散 。”
《东京梦华录》也记述说 , “至初六日、七日晚 , 贵家多结彩楼于庭 , 谓之‘乞巧楼’ 。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 , 或儿童裁诗 , 女郎呈巧 , 焚香列拜 , 谓之‘乞巧’ 。妇女望月穿针 , 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 , 次日看之 , 若网圆正 , 谓之‘得巧’ 。”七夕之夜 , 一般人家都要洒扫庭院 , 富贵人家则会在庭院中搭起彩楼 , 叫做“乞巧楼”;楼阁上摆满各种精巧小玩意、精美食品 , 女孩们望月穿针 , 焚香列拜 , 这叫做“乞巧”;宋朝姑娘们过乞巧节 , 还有一个有意的习俗:捉一只小蜘蛛 , 关在小盒子里 , 七夕次日打开盒子看蜘蛛结出的网 , 如果蛛网圆正 , 则表示“得巧” , 姑娘们获得了纺织的巧智 。
宋代的七夕还是一个购物狂欢节 。“七夕前三五日 , 车马盈市 , 罗绮满街” , 街市上非常之热闹 , 大街小巷“皆卖‘磨喝乐’ , 乃小塑土偶耳 。悉以雕木彩装栏座 , 或用红纱碧笼 , 或饰以金珠牙翠” 。这个“磨喝乐” , 乃是宋代最流行的泥娃娃(“磨喝乐”原为梵文“摩喉罗”的讹音 , 不知何故被宋人借用来命名泥娃娃) , 其地位相当于今日的芭比娃娃 。
同芭比娃娃一样 , “磨喝乐”制作精良 , 身材、手足、面目、毛发栩栩如生 , 而且也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装 。《醉翁谈录》说:“京师是日(即乞巧节)多博泥孩儿 , 端正细腻 , 京语谓之摩喉罗 。小大不一 , 价亦不廉 。或加饰以男女衣服 , 有及于华奢者 , 南人目为巧儿 。”《繁胜录》也说 , “御街扑卖摩侯罗 , 多着乾红背心 , 系青纱裙儿;亦有著背儿戴帽儿者 。”尤以吴中名匠袁遇昌制造的“磨喝乐”最为神奇 , “其衣襞脑囟 , 按之蠕动”必泥人内部配有机械装置 。
- 六道轮回都是哪六道?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
-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是什么?关于仓颉造字的故事
- 中国素菜文化:揭秘中国素菜的三大流派
- 揭秘古今第一长联:中国古代最长的对联
- 耳环最初叫珰原是为防止女子偷情
- 半老徐娘是指多少岁的女性?半老徐娘什么意思
- 揭秘古代各朝普通话:古代普通话是什么
- 揭秘皇帝批奏折都写些什么?康熙很多知道了
- 土家族摆手舞舞蹈内容和表演方式是什么
- 土家族的服饰土家人包白帕子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