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金国抗蒙将领郭虾蟆:城破时竟焚城殉节( 二 )


3、天灾人祸古城残败不堪
郭虾蟆城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新堡子村西,关川河与祖厉河交汇处下游2公里处的古城社,西临祖厉河 。怀着对英雄壮举的无限感慨和敬仰之情,采访人员日前再次踏访这里,进一步了解那一段悲壮、凄惨、无情的战争岁月 。然而,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已让这座古城残败不堪 。
顺着新堡子村西面一条农田的土路一直西行,不久便可以看见一座土夯的高台自南向北地横亘在眼前,这便是郭虾蟆古城遗址 。在靠东、靠北的城墙之上,间或矗立着已经被风化成“秃顶”的烽火台,城墙也已显得“胖瘦”不一,高低不平 。城墙下,满眼是翠绿的庄稼 。临近古城的东南侧,还能看见几处砖瓦结构的民居,袅袅炊烟中,时不时有狗吠声起声落 。沿着城墙上崎岖的小道,采访人员走上了古城北边的最高一处烽台上,只见偌大的古城尽收眼下,但可惜的是,古城的西部已被祖厉河水常年冲刷损毁,近半已荡然无存 。而其周围的三道沟堑和护城河,已去其二,剩下的一道已被当地农户种上庄稼,长势喜人 。在古城南部,尚有一处瓮城清晰可辨 。而毗邻瓮城的,则是一处具有现代特色的养殖场 。场中和邻近农户家中的动物气味也不时扑鼻而来 。漫步城中,外界景象一下被断绝,呈现在眼前的只有一片荒草和到处坑洼的世界 。
4、拉灰肥田古城惨遭破坏
据白银市博物馆杜永强老师介绍,郭虾蟆城平面呈长方形,由两道城墙、一道羊马墙、三条壕堑及南、北门并瓮城组成,城墙系黄土夯筑 。内城南北门之间相距443米,墙基宽10米,顶部宽3米,城墙残高8-10米;城角筑有角墩,瓮城四角略呈圆形,南瓮城朝东开门,北瓮城朝西开门;东面城墙有马面6个,其间距40米至50米;南北城墙残留马面2-3个,其间距35米至37米 。外城城墙残高5-9米,并在内侧筑有马面状凸出和内城城墙马面相错;内外二道城墙之间相距10-12米 。羊马墙残高1米 。城墙外有三条城壕,每条城壕底部均宽15米,壕之间距由内向外依次为26米、45米 。由于历史、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以及被多次盗挖,古城保护工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有所实质性进展,但城内建筑和文物基本荡然无存 。
杜永强说,由于当年郭虾蟆的一把焚城大火,几近将这座古城尽毁 。大火燃烧过后所形成的建筑、尸体灰烬,厚厚地堆积了起来,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有很厚一层 。当时人们争相用车到城里取灰,以沃农田,因此也对残留在城内的文物破坏很大 。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列为省级保护区后才被彻底禁止 。
5、抢救保护出土珍贵文物
据介绍,鉴于郭虾蟆城遗址被祖厉河水不断冲刷塌毁的现状,1982年8月21日至9月20日,原定西地区文化局曾组织人员对城址进行过局部的试掘,当时在城址的西北角布探方4个,探沟3条,发掘面积近400平方米,出土并采集了部分遗物 。今会宁县仅存有耀州窑内刻菊花纹青瓷碗一个,其余出土文物及采集品现均保存于定西市 。
据定西地区撰写的《金代会州城遗址试掘简报》披露,当时发掘曾发现了瓦当、陶器、瓷器、陶塑人像、钱币等一批极有价值的文物,特别是城内暴露和发掘出的大量木炭、草木灰、木头余烬、烧焦的人畜骨骼,陶瓷器残片及南北二门间发掘出土的门楼建筑构件等,充分印证了《金史·郭虾蟆传》记载的真实性 。考古工作者当时还从当地农民手中征集到了叶形铜镜、瓷扁壶、玉壶春瓶、三彩彝、瓷马等多件文物 。在所有出土和征集的文物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却是陶童玩具和胭脂盒 。陶童为模制童男形象,衣衫右衽,头饰两发辫,左手捧桃,右手平置膝部,呈盘膝坐状,红陶,内空,中有小丸,摇动时可发出声响 。胭脂盒为白瓷釉,饰圈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