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约旦佩特拉古城为何成为阿拉伯禁地( 二 )


公元前80~65年,国王阿尔塔斯二世统治时期,纳巴泰人铸造了自己的钱币,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佩特拉城蜚声于古代世界 。无论何地,甚至远至中国,只要有骆驼商队,只要有贸易团体,人们都听说过神话般的石头之城 。106年,罗马人夺取了佩特拉,城市及周边地带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区 。它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几年中创造的经济效益占罗马帝国经济生产收入的1/4.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 。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大主教的居住地 。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 。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此时的佩特拉几乎处于被遗弃的地步 。几个世纪后,为了争夺近东控制权,伊斯兰势力与欧洲基督教各国间战争不断 。佩特拉这座石城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再次兴旺起来 。欧洲十字军在该地建立起短命王国,把阿拉伯禁地佩特拉作为他们的一个要塞,一直坚守到1189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2世纪后,佩特拉再次被遗弃 。在贝克哈特来访之前,西方世界完全将它遗忘了 。到如今,有价值的东西早已被洗劫一空,到处都是牲口的粪便,牧人的烟火熏黑了这些建筑 。到了20世纪,佩特拉成为旅游圣地,同时也成了严肃的考古课题 。
自19世纪初以来,德国、英国、瑞士、美国以及约旦等国的考古学家们都一直在佩特拉考察发掘 。当代的历史学家们意识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明中心,纳巴泰文明早在罗马帝国控制中东以前许多世纪就已形成 。今天的考古学对佩特拉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
考古研究者们正在追寻后来被罗马人重铺过的,过去的纳巴泰商道的痕迹,那里曾店铺林立,过往商队赶着骆驼打着马重步经过,车水524马龙,好不繁华;他们也在研究由纳巴泰人发展起来的蓄水设施 。该设施包括一个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大蓄水池和一条水渠;水池用来收集泉水和雨水,并通过水渠把水送给城中心的一个较小的水池,纳巴泰人还从喷泉处直接安装了许多陶管,把水引向城市各地;佩特拉沦为罗马一个省后,精于建造水渠的罗马人又改进了纳巴泰的供水设施 。
近期的发现表明纳巴泰人不仅仅搞贸易,还制造并且出口精美的陶器 。他们的泥器细薄精致,装饰着树枝树叶之类的自然图案 。作为文化财富中心的佩特拉,吸引了来自纳巴泰王国各地的学者和艺术家们 。也许他们的精品还埋在佩特拉废墟之中,等待后人去发掘 。学者们估计,在全盛时期,佩特拉居民多达3万,城市规模远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大多数建筑物并非都雕凿在岩壁上,而是些独立的建筑,随着年代的推移,逐渐沦为废墟,随后又被千年风沙所淹没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佩特拉城的大部分还有待发掘
事实上,佩特拉城的大部分还有待发掘,众多的谜底还等待人们去揭示 。如今,学者们研究纳巴泰文化的注意力转向了两个重要方面 。一些研究者试图了解纳巴泰人的宗教信仰,典礼仪式;另一些则集中研究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普通人怎样谋生,他们的家庭及其成员是什么样的 。地处约旦阿曼的美国东方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位考古学家,于1990年在阿拉伯禁地佩特拉发掘出了始于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教堂的部分墙壁和整个地板 。
地板由两块各72平方英尺大的镶嵌图案装饰而成;图案中描绘了长颈鹿、大象之类的动物,四季的象征,以及渔夫、吹笛者和赶骆驼的人,如今这些图案已经得到清理和修复 。一套约40卷的羊皮纸卷是在一个教堂中发现的,科学家们估计它们有14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晚期的罗马时代 。虽然纸卷因火灾毁坏严重,字迹仍然依稀可读 。学者们正在竭力解释这些像是用拜占庭希腊语写成的文字内容,而另一种手写体文字还有待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