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清代,小学考试更形成了制度,依讲课和教学方式与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 。公课、月课一月考一次,朔望课半月一考,季课一年考四次 。另有会课的多次考,义学的抽考等等 。如果重要考试考砸了,还允许“补试” 。
古代考试成绩评定方式较丰富,有“十分制”、“打钩制”、“评语制”等,但无现代流行的“百分制” 。以“打钩制”来说,优秀的打○,一般的打△,差的打× 。
问:古代小学分“快慢班”吗?
答:宋代学生分三等,“13岁上大学”不稀奇,教育不公现象严重 。
古代没有“中学”这一级学校,是把现代的中学与小学联在一起的,小学一般是“七年制”或“八年制”,长的“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年 。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即小学读完可以直接进入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深造 。所以,“13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 。
与现代将学生分“快慢班”一样,古代不少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 。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立三舍法,在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 。新生入学后皆分在外舍,考试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 。实际上,这种快慢班有点一、二、三年级的味道,升不了的“留级” 。
“三舍法”后来还被推广到地方,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 。设“快慢班”,对小学生进行分等,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三舍法”遭到反对,并没存在多久 。
虽然说可以“小升大”,但并非每个小学生都能上大学的,对于乡村小学生则根本不可能 。即便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官吏子弟也有名额限制,如宋代,便控制“升学率”,《宋史·选举志三》记载,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曾推出面向宗室学生的“宗子试法”,规定“十取其五”,即升学率50% 。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教育不公”现象很严重,在宋代以后,解决教育不公受到重视 。到元明清三代,中国古代的小学教育走向兴盛,特别是元代,大力推广乡村小学,要求“遍立学校”,五十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农村孩子受教育机会大增 。
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义塾),得到进一步发展 。义学是免费的,面向穷苦人家孩子的“上学难”问题,这可视为古代的“希望小学” 。
问:古代学校咋收学费?
答:标准不一,秦朝贫困生给私塾打工还“贷学金”,隋唐砸锅卖铁交学费 。
夏、商至西周:学在官府不交学费
早在公元前17世纪的夏朝,我国就有学校,那时叫“痒” 。从夏、商到西周,学生几乎都是贵族,也就是所谓当时流行的“学在官府” 。既然是官学,学生的学费由政府掏腰包,学生家长自然不用交学费 。
春秋时期:收学费维持生存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大胆提出“有教无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理念,并身体力行创办私塾,与此同时,也开创了“上学要交学费”的新时代 。《礼记》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 。”这里的“乘壶酒”是“四壶酒”;“束脩”则是十条绑在一起的肉干儿,学生入学时也可以向老师交这样的“学费”,上学门槛低,是一所典型的平民学校 。
秦汉魏晋南北朝:私塾顽强发展学费很低廉
到了秦朝,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需要,“私塾”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 。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因政权更迭频繁,官学常受冲击,而私塾(私立学校)却在顽强地发展 。
- 揭秘:汉朝女子流行二婚有三个皇帝娶寡妇为妻
- 揭秘童年汉武帝如何改变命运:金屋藏娇
- 你了解多少?古代刺客用哪些兵器行刺
- 揭秘曹操和爱姬的不为人知的私生活
- 揭秘中国古代盗墓贼的第一奇术:粪水浇灌坟墓
- 古代贵族离婚也有仪式证书需两家父母作证
- 王宝强新女友怀孕真假?新女友杨采熙身份大揭秘
- 揭秘:特务之王朱元璋一生培养了不少杰出特务?
- 揭秘古代皇帝如何赚钱:开黑店宰客招商拉赞助?
- 揭秘:古代皇帝与后妃不能同桌的清末皇家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