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学校怎样开学的?古代学校怎么收学费?( 二 )


问:古代有“开学典礼”吗?
答:有,重要性堪比婚礼,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
在中国古代,新生入学不仅有隆重的“开学仪式”,而且备受重视,“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 。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则历经千年未改 。通常的“开学仪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 。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 。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
【揭秘古代学校怎样开学的?古代学校怎么收学费?】行拜师礼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 。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 。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 。”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论语·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净手净心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 。“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
朱砂开智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痣,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 。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 。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
问:古代小学怎么考试?
答:大小考试不断,清代允许“补考” 。
古代小学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急就章》、《千字文》都曾是小学课本 。每学期的课程和教学进度,依学生的年龄和入学的早晚而定 。
据《宋会要·崇儒》,宋代国子监小学“条制”要求:“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 。
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情况,也靠考试,俗话说“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在古代还真有这情况 。如在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多种 。
具体考试日期,各个朝代、乃至各个学校都不同 。
如元代的上元县(今天南京市内)便对小学考试时间作出具体规定 。据《庙学典礼·行省坐下监察御史申明学校规式》,上元小学的考试日期,固定安排在每月的初三、十六两天 。而且,考试相当严格,出题和监考要分两班人 。
明代又有不同,明代理学家沈鲤称,“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 。但不同的教育家,对考试的要求并不相同 。儒学家刘宗周便主张,“三六九会课,以二题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