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科技:远古科技的鼎盛时期为后世奠定基础

青铜艺术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礼器是古代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 。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 。
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 。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
玉石工艺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周朝白玉鱼形更新 。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 。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 。玉作为显示贵族身分的装饰物,与佩饰者朝夕相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象征君子之德,有七德、九德、十一德之说 。玉器的演变,商代多立体玉雕,西周尚留余痕,春秋始玉器则日渐平面化,品种渐少,但制作更为精致 。已经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大多殉葬有玉器,而且数量大,制作精美 。如河南淅川春秋中期楚墓出土玉器达三千多件 。一般的墓葬出土玉器也有一二百件 。有的制作之精,令今人叹为观止,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节龙玉佩;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的人形玉佩饰(详后),从选料到琢制都十分出色 。
漆器工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商周时代漆器工艺很发达 。春秋战国时代漆器的使用范围更广了,技术也大有提高,并出现了地方风格 。战国漆器在中国漆器史上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分布范围广,品种大增,制作水平空前提高,在许多方面有新的改进 。首先胎骨比较多样,木胎之外还有夹紵胎、皮胎、竹胎等;使用色彩也更为丰富,有红、黑、白、紫、褐、绿、蓝、黄、金、银等,以黑、红为主调;图案纹饰繁褥而有规律 。此外,髹漆与雕刻、绘画相结合,甚至与镶嵌相结合,也是春秋战国漆器的一大特征 。
治铁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当前考古学界认为,中国开始使用铁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7世纪,或者甚至不会晚于公元前6世纪 。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材料见之于《左传》,此书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法于一套铁鼎之上 。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都是铁制的,许多学者认为这几个世纪农业产量已经增加,正在发展的冶铁技术很可能是一个因素 。其他的因素大概是,日益扩大地采用了灌溉和排水的技术和肥料,特别是耕种大片新的土地 。可是,不应把这些及其他的技术改进的效果估计过高 。在整个战国时期,铁相对地说依然是很少的,当时的铁常常是铸铁,而不是锻造的,因此比较软而脆 。许多工具继续用青铜、石块、木料或贝壳制成 。此外,改进的农业技术的某些重要方面特别难以估量和确定其时间 。因此,关于畜拉犁在何时开始取代远为原始但显然长期沿用的锄耕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论战 。根据极为不足的证据,中国的学者各自把拖拉犁的开始使用定在公元前400年,直到此前的一个或两个世纪,甚至定在周代以前 。文献中最早的明确的材料,其时间只能定在汉代(约公元前90年或85年)——不过这个材料表明有一段相当长的较早的发展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