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领袖,诗歌写得都不错,尤其是曹操和曹丕在诗歌史上还都破过记录,曹操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山水诗《观沧海》,每每谈到山水诗的发展,都会把曹公请出来;曹丕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他们分别对山水诗的发展和七言诗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 。此外,曹丕还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文论《论文》(这里文的概念是包含诗歌在内的),为提升文学地位有着不可估量意义 。但在诗歌史上,给予评价最高的却不是这二位,而是这三位中年纪最小的曹植 。
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将曹操和曹植合起来放在一节中写,而将曹植单独放在一节中写,很显然曹植的地位最高;朱东润主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收录这三人作品最多的也是曹植,不难看出这个人作品很重要,需多读;南朝鈡嵘编写的《诗品》 将曹植看得最重,将其列入上品;从不谦虚的谢灵运看了曹子建的诗歌之后一下子就瘪茄子了,表示虽然我谢灵运一人的才华堪比天下文人,然而,我却也只是曹子建才华的九分之一 。过多的例子不举了,仅看这些不难得出结论,曹植是三人中最强的一个,应该给他金牌 。那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呢?
肯定的讲,曹子建不是浪得虚名,鈡嵘对他的评价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大意是说曹子建写的诗有霸气、有文采、可以雅、可以俗,言外之意一切优秀诗人所具备的品质他全有 。这话说得不算过分 。说他有风骨、有霸气,典型的作品就是《白马篇》,里面描写一位年轻骁勇的幽并游侠,说他:“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说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全诗透发着一种英雄豪气,今天“视死如归”的成语就源自于此 。说他有文采如《美女篇》写一个采桑女不得良人而嫁,郁郁寡欢 。
诗中写:“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这种美文在前代是很难见的,开始这种大量自觉美文创作的就是曹子建 。说他可以雅、可以俗,雅不必说,通俗的作品如《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大意是说一个燕雀为躲避鹞鹰而误入鸟网,少年见义勇为,拔剑削破鸟网,燕雀得救之后对少年感恩戴德 。无论从语言还是题材而言,都是通俗易解,不亚如是给幼儿园小朋友写的童话 。此外,五言诗从汉乐府那里基本成形,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那里基本定型,而五言文人诗彻底标志成熟的就是在曹子建这里 。可见曹子建确是在各个方面都有成就的诗人 。
以上的说法应该是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我不反对,因为学术研究定位要看综合实力,但就个人的喜好而言还是力挺曹操,原因很简单,论诗歌的浑融老练程度还得属曹操 。用句白话讲,对比曹操与曹植,曹植的诗写得还是略微有点嫩,有些篇章还多少有点做作之态,在我看来,儿子比不上老子!
【曹植与曹操谁写诗更有水平?谁才是真正的大师】
- 苏打粉的功效与作用
- 黄豆粉的功效与作用
- 鱿鱼的功效与作用
- 咸蛋的功效与作用
- 太湖冤魂事件,科学解释哭声原来与大潮汐有关
- 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 屈原怎么死的真相
- 葱须的功效与作用
- 周不疑是谁?曹操为何要派人杀死周不疑?
- 为什么牙齿会发黄,主要与这3大因素有关
- 过敏性鼻炎能吃螃蟹吗 螃蟹不适合与什么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