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 。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 。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 。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 。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 。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
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 。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 。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 。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 。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
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 。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 。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 。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 。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 。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 。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 。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 。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 。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 。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
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 。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 。所以,晋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 。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交兵种下了远因 。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 。戍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 。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 。
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 。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成功的 。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 。
秦军袭郑,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事行动 。
- 秦国国君列表秦国历代国君简介及在位年表
- 揭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真相,被孟子所误导的一段历史
- 商汤灭夏的鸣条之战,商汤是如何获胜的?
- 史上孙膑怎么死的,马陵之战后归隐从此无消息
- 成皋之战是什么意思成皋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甘之战,为巩固王位夏启讨伐有扈氏
- 北齐徐州兰陵郡王高长恭简介兰陵王传奇邙山之战
- 垓下之战是哪个朝代的?垓下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 垓下之战的战争过程是什么?
- 吴楚之战的结局:楚国的申包胥哭求秦国终于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