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秘史:揭秘孝庄太后与多尔衮同居背后的阴谋( 二 )


但是 , 当年帝位之争造成的矛盾在压抑多年后终于爆发了 。多尔衮当政时 , 威信自专 , 对待政敌豪格不公 , 于顺治五年(1648)将其迫害致死 , 对当初反对过自己的两黄旗大臣打击压制 , 致使一些人对多尔衮极为愤恨 , 却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多尔衮一死 , 他们翻身的机会就来了 。顺治八年(1651)二月 , 有人揭发多尔衮生前曾制有八补黄袍等物 , 于是诸王大臣群起攻击 , 称多尔衮专擅 , 有谋逆之心 。刚刚亲政的顺治马上下诏 , 将多尔衮削爵 , 撤出宗庙 , 开除宗室 , 追夺所有封典 , 籍没家产人口入官 , 其养子多尔博归宗(多尔衮无子 , 抚其弟多铎子多尔博为嗣) , 更有甚者 , 还将多尔衮陵墓平毁 , 鞭尸示众 , 并砍掉脑袋 。短短两个多月内 , 多尔衮的名誉有了天壤之别 。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 , 在沉冤一百多年以后 , 多尔衮才得到彻底平反昭雪 。乾隆皇帝专门发布诏谕 , 肯定多尔衮首先统兵入关 , “抚定疆陲 , 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 。寻即迎世祖车驾入都 , 定国开基 , 成一统之业 , 厥功最著” , 并称每览《实录》中所载其言行 , “未尝不为之坠泪 , 则王之立心行事 , 实能笃忠荩、感厚恩 , 深明君臣大义 , 尤为史册所罕觏” , 断然否定了多尔衮有谋逆之心 , “实为宵小奸谋 , 构成冤狱” 。因此 , 下令将多尔衮复还睿亲王封号 , 并追谥为“忠” , 补入玉牒 , 仍令多尔博一支承嗣 。多尔衮作为非常时期的一位非常人物 , 其生前身后的非常际遇终告了结 。
这一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境遇既然如此 , 太后下嫁之说显然难以成立了 。如果孝庄确实曾下嫁多尔衮为妻 , 无论是与多尔衮两情相悦而自愿下嫁 , 抑或是出于笼络多尔衮以保护顺治而勉强委身 , 都难以出现多尔衮尸骨未寒即遭陷害清算的结局 , 因为批倒批臭多尔衮 , 对于孝庄和顺治母子的名誉尊严都大有损害 , 相反 , 继续维护多尔衮的名誉 , 才是孝庄和顺治有利的选择 。
几十年来 , 不少历史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严肃的研究和考证 。著名清史学家孟森先生首先驳难 , 在其《太后下嫁考实》一文中对下嫁之据辩驳甚力 , 指出不仅下嫁为虚 , 甚至两人连同居关系都不存在 。继其后者 , 仍不断有人撰文 , 否定者有之 , 肯定者有之 , 或认为虽无下嫁之名 , 至少有同居之实 , 观点仍难以统一 。推原其故 , 在于现有证据之不足 , 以及各人解读之不同 。
野史中所载的大婚恩诏 , 显为文学笔法 , 系好事者杜撰 , 自不足信 。也有人声称 , 清末宣统之际在内阁大库检得过太后下嫁诏书 , 但却无人佐证其事 , 现存清代档案早已经过整理 , 迄未发现这一诏书 , 所言亦难以为据 。
张煌言确实写了那首《建夷宫词》 , 但不能奉为信史 。张煌言本为抗清名将 , 后来兵败被俘 , 誓不降清 , 惨遭杀害 , 他的许多诗文都是表明反清复明志向的 。或许 , 顺治七年正月 , 多尔衮娶了其侄妇肃亲王豪格之妻也姓博尔济吉特氏 , 与两宫皇太后同姓 , 而且是孝庄的妹妹 , 以讹传讹 , 张煌言听说后 , 就信手写入诗中 , 甚至有意加以歪曲 , 借以讥讽贬斥清宫没有伦理道德 , 也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