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分析远征军败因:中美英三方分歧为最大原因( 二 )


“没有汽油怎么能打仗呢?英格兰人的国策是:远东殖民地宁可丢给敌人,不愿让与友邦,你懂么?”并指着伊洛瓦底江的两岸堆积的汽油说:“这许多油,你们几年也用不完 。”原来英国是宁愿把缅甸丢给日寇,而不愿让给中国 。
其实中国只是为了战胜日寇,需要借重缅甸仰光海港而已 。这是中英间的主要矛盾,未能及时揭露,合理解决 。所以英国始而不同意中国远征军预先入缅布防,继而战争爆发,又阻止中国军队入缅;及仰光危急,英国才要求中国一个团、一个师;及我先头部队到同古后,它即对中国远征军实行缓运 。
这样,英国政府的阴谋就暴露出来,它是利用中国军队来掩护它的安全撤退,并不希望中英并肩与敌决战,更不是为了保全仰光这个海口 。

中国迁就英美,放弃指挥权
蒋介石当时是中国战区总司令,可是联合军统帅部并未赋予蒋介石在缅甸作战的指挥权,中英双方亦未就此点达成协议 。可是蒋本人企图以这个头衔来指挥中英双方在缅甸作战的部队 。他的做法是:“若要取之,必先予之” 。就是说他要取得指挥权,必先让英国指挥一些中国的部队,然后在重要关头他自己亲自来指挥 。在第三章里,我已举出一些事例 。
但英方并不欢迎蒋介石,所以他不得已才下令中国远征军归英方指挥 。蒋介石对此自不甘心,曾于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令侯腾飞返腊戍提出七项条件通知胡敦,大意是铁道由我方守备,派副司令主持运输,划清中英作战地境 。我派联络员到英军司令部,要胡敦将军答复上项照办后,我第五军始入缅 。英国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国家,只要与它有利,它是什么也承认的 。胡敦除了关于设置联络官一点怕暴露其不可告人之企图,因而未予承认外,其余都接受了 。三月一日,蒋介石亲到腊戍指挥部署,企图对胡敦施加压力,取得指挥权 。
英方另派魏菲尔来见,他们会谈情况我虽不知,可是指挥权的问题仍未取得协议 。因为以后蒋介石召集五、六两军长指示说,魏菲尔判断日寇迟迟不攻仰光,系因渡色当河困难,但他判断是由于调查我军行动;并说,如敌人兵力在一个师以内,我应对其攻击,若有三师,则五军主力集中后方(按此系指他希、曼德勒以东以北地区) 。由这些情形看来,蒋介石仍未取得指挥权 。
蒋介石另来一手,在他离腊戍前又调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来腊戍,指挥中国远征军,并面命我“要绝对服从史迪威,对于英方有关问题由史迪威去办” 。这就是在中国远征军之上,再加上一层重复机构 。
史迪威一出头,英方看到胡敦经不起中美双方的压力,就改派亚历山大来继任英缅军总司令(当然英国还另有用意) 。
亚历山大一到任,便下令放弃仰光 。这时美国将军的气焰很高,史迪威虽然没有指挥联合军的名义,却以中英联合军指挥自居,指手划脚,不可一世,尤其史迪威派出的人员对英方人员十分傲慢 。蒋介石以英方不通知中国即放弃仰光,非常愤怒,三月九日令第五军未入缅部队暂缓入缅 。十一日正式令第五、第六两军归史迪威指挥,十二日又令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 。十二日,英方正式提出意见说:“史迪威与亚历山大间指挥系统不明” 。
史迪威日益感到亚历山大比胡敦更狡猾难缠,于十八日由腊戍飞渝,向蒋介石报告与亚历山大会商结果,并“请示将第五军主力集中于平满纳” 。史迪威希望借中国远征军之力,在同古击灭敌人一部,以张大他的声威,从中取得中英军在缅联合作战的指挥权 。史迪威由渝返缅后,因为二百师撤离同古问题和我闹翻,他就返梅苗向亚历山大报到,表示归英方指挥(据刘耀汉对我说,亚历山大在重庆返缅后,蒋介石曾给史迪威一封亲笔信要史归亚历山大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