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不为情利名心动的西天取经弟子:沙僧

取经路上对人止争于己顺从的智者 。《西游记》中的唐僧带领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 , 沙和尚主动承担了息事宁人的重任,他的处世风格是对人止争,于己顺从 。取经路上最了解也最能体贴唐僧的是沙僧 。书中第七十二回是这样描写:正值春光明媚,前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唐僧道:“平日间一望无边无际,你们没远没近的去化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应,也让我去化一个来 。”不言而喻,这是唐僧的豪兴,且情出于一种父辈对子辈的慈爱和慰抚 。可孙悟空却不同意,说:“你要吃斋,我自去化 。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 。”猪八戒也不赞成,说:“古书云:‘有事弟子服其劳 。’等我老猪去 。”唯沙和尚在旁笑道:“师兄,不必多讲 。师父的心情如此,不必违拗 。若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 。”一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一个是“无意种柳柳成荫” 。三人跟随唐僧十四年,行程十万八千里,好我行我素的孙悟空固然常被咒念紧箍,喜卖乖弄巧的猪八戒也常遭厉颜斥责,唯默而侍之的沙和尚却始终未落一辞,其深层原因恐怕亦在于此吧!取经人中最尊重也最爱护孙悟空的,也是沙僧 。他知道孙悟空的横扫妖魔是为了保护唐僧与取得真经,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协调好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 。比如,路过号山,红孩儿两次变作红云,想捉唐僧 。孙悟空一会儿将唐僧推下马,说是妖怪来了,一会儿又扶唐僧上马,说是过路妖怪 。唐僧大怒,认为孙悟空在捉弄人,“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就是多亏“沙僧苦劝”方罢 。他对孙悟空的智慧和神勇膺服不已,但对孙悟空的“暴躁”也常施之以柔克刚 。
比如,“镇海寺心猿知怪”,孙悟空中了地涌夫人的分身计,回来不见了唐僧,竟将一腔怒火发到猪八戒与沙和尚身上:也不管好歹,捞起棍来一片打,连声叫道:“打死你们!打死你们!”沙僧近前跪下道:“兄长,我知道了 。想你要打杀我两个,也不去救师父,径自回家去哩 。”行者道:“我打杀你两个,我自去救他!”沙僧笑道:“兄长说那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 。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 。’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 。”一席话说得孙悟空心悦诚服 。这哪里是“情求”,分明是“理喻”!句句说在点子上,而且又是那么有理,有利,有节 。好一个柔中有刚、言必中的的沙和尚!取经人中最理解也最体谅猪八戒的,还是沙僧 。他知道“远路没轻担”,挑担是很辛苦的 。因而唐僧教他挑一肩,他固然挑一肩,猪八戒让他挑一肩,他也愉快地接过担子,这就从行动上团结了好耍小心眼的猪八戒 。他对猪八戒的动辄闹“散伙”压根儿是不赞成的,却不像孙悟空那样一听就恼火,开口便骂,举棒想打,以至加深兄弟间的不睦 。他总是抓住猪八戒愚笨呆直而又自尊心很强这一特点,把自己也摆进去,予以款款温存地劝说 。“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 。且自换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 。”孙悟空听了固然感到舒服,猪八戒听了也比较容易接受,从而消弭了可能引起的纠葛 。
【西游记中不为情利名心动的西天取经弟子:沙僧】不计个人得失尽职尽责品德高尚的流露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 沙僧对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不计个人得失,没有非分之想,不象悟空那样好名,也不象八戒那样贪心 。沙僧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如“登山牵马”之类,这些琐碎平凡之事,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 。遇到妖魔鬼怪时,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马匹,但一旦直接参加战斗,就从不象八戒那样临阵脱逃 。“四圣试禅心”时,唐僧要他留下招赘,他表示“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沙僧是个十足的善良人 。唐僧虽然也十分善良,但他的善良多从佛教的教条出发,难免是非不分,人妖不辨,总给人做作的感觉 。而沙僧的善良,却是发自性情的真情实感 。八戒贪色,做了一夜“绷巴吊拷女婿”,“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了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 。悟空被三昧真火烧得火气攻心,是沙僧跳进水中救出悟空;见到悟空“浑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满眼垂泪”,痛哭失声 。唐僧被妖怪变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恳请悟空“万望救他一救” 。这种出自内心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善良,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