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知己知彼的主人公是谁?简述知己知彼成语故事】出处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这一名言中的“殆”字应该解释为“疲惫不堪” 。原文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中的“殆”字,是孙子对《谋攻篇》的前一篇《作战篇》中“钝兵、挫锐、屈力、殚货”等词的高度概括 。原文大意是,透彻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就是战斗百次,军队也不会疲惫不堪,战斗力充沛 。一支军队不怕失败,怕的是丧失战斗力 。一支军队很难不失败,难的是能够从失败中站起,继续战斗 。如果一个将领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敌情我情,就认为完事大吉,不再为失败考虑,可能失败就在眼前,而且一败涂地,连挽救的余地都没有 。所谓“骄兵必败”,就是这个道理 。
古语智慧
泾阳之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的精髓,它概括性的描述了孙武对战争中敌我势力的认识 。古往今来,历代军事学家都在运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经过时间的证明它不管是对战争、商业活动,甚至政治活动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
战争中这一规则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 。唐朝开国之初,政局未稳,边境时常受到东突分子的干扰,面对这种状况唐高祖李渊一时无计可施,只好决定将京都迁移出长安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年轻将军,对于父皇的决定坚决反对,认为大唐皇朝成立之初,区区几个东突分子闹事就要搞得迁都,国威何在 。于是带领军队到泾阳与东突厥展开战斗 。
双方实力悬殊,东突厥有兵20多万,而李世民所带军队不过几百 。但是令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惊讶的是李世民居然天不怕地不怕,仅仅带着100骑兵就直奔阵前和颉利、突利二可汗,说:“我们已与你们可汗结盟,今日为何违约来犯?如果你们可汗真有本事,就请可汗与我李世民一人来决战 。如果派兵攻打,我这百名士兵将拼死迎战,决不后退 。”李世民如此的阵势,加上他深情镇定威严,使得颉利、突利二可汗认为大唐肯定设有埋伏,因此不敢下令进攻 。李世民见状又说:“你以前与我们有盟,今日出兵袭扰,为何不守信用?”这一反问使得颉利、突利二可汗哑口无言,李世民的种种胆大的行为不得不使颉利相信突利和李世民勾结,将军情泄露出去了 。鉴于这种状况,只好退兵,待时机成熟再出战 。
李世民设计突击突厥,使他们仓皇而逃 。一时间,李世民的军队士气高昂,大家都认为要乘胜追击 。李世民认为,大唐皇朝建立才不久,应该以修生养息为主,而不是一味好战 。于是,李世民与颉利会盟,并赠其大量金帛,目的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从此大唐边境和谐安定 。李世民晓知颉利的心态,据此采用一系列离间战术,然后采取突击获胜 。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深刻应用 。
-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原理是什么
- 曹丕靠什么赢过曹植成为曹操的帝位继承者?
- 是谁杀了魏延?三国历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 响遏行云的主人公是谁?响遏行云是谁的故事?
- 著名词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死因是什么
- 药王孙思邈:揭秘孙思邈的传人到底是谁
- 评价姜维:三国姜维的一生的是非功过如何评价?
- 孤悬海外有遗忠:安史之乱后孤守西域的唐军
- 关于马匹的10个世界之最,史上最全纪录
- 世界上最聪明的鸟,鹦鹉居然会偷人类车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