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
战术上,日本人取得巨大成功,但战略上,却是自杀 。在深陷中国战区同时,又树敌于美国,决策如此无理性,堪称丧心病狂 。
当时的日本政客真是一群疯子?
堀田江理这本《日本大败局》通过对“偷袭珍珠港”决策过程的勾勒,展现出理性是如何被吞没的——每个人都是明白人,可谁也不敢说不,都指望别人出头、自己附和,最终酿成集体灾难 。
事实证明,决策失误不仅是最高决策人的问题,更是决策机制的问题,当高层利益与底层利益分离时,疯狂蠢行在所难免 。
把球踢给东条英机
1941年10月16日,近卫文麿首相宣布辞职,第二天,天皇召见东条英机,命他为首相,这让东条大感意外 。
在近卫内阁中,陆相东条英机令人头痛,他力主对美强硬,在决策圈中,人人都知道东条在瞎扯,就算和美国打,靠的也是海军,与陆军无关,且日本不可能打赢 。
据估算,当时美国石油产量是日本的500多倍,生铁20倍,铜9倍,铝7倍,美国平均工业产量是日本的74倍以上 。如开战,日本年均损失战舰140万吨,远超补充能力,到第三年,所有民用船只都将消失 。
近卫文麿出身贵族,做事犹豫,总想讨好各方,可陆军和海军为了抢资源,都在拼命折磨近卫,东条英机的绝招是:频频打出“反美”牌 。
在军国主义氛围下,“反美”等于“爱国”,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这比逻辑更有号召力 。中层军官多支持东条,他们出身寒微,靠个人奋斗爬上来,在升职的天花板前,他们觉得高层是一批投降派文人,应统统下台,好让他们放手大干一场 。
明治维新后,陆军军人暗杀、政变被涂上悲壮色彩,因此前赴后继,决策圈人人自危,生怕被愤青误会,无人敢言反战,在东条英机咄咄进逼下,近卫文麿只好拖延,可东条拿出了绝招:设置解决问题的最后时间点 。
在倒计时声中,近卫文麿干脆撂挑子,辞职了 。
任命东条英机为首相,其实含有恶意:你也来尝尝近卫文麿的滋味,你还真敢和美国人开战?
和平的机会就这么错过
把东条英机放到首相位置,他也犯难,他当然明白,跟美国开战是找死,但对当年吹过的牛逼,总要有个交代 。
麻烦源于“七七事变”,日本陆军以为几个月就能取得对华战争的胜利,没想到深陷其中,造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匮乏,连皇宫的铁栏都被拆掉,送进炼钢炉 。
逃避指责的最好办法,是主动出击,陆军产生了激进想法:进攻东南亚 。东南亚有橡胶和锡,可以威胁荷属东印度提供石油,同时切断中国物资供给线,逼蒋介石投降 。
可那里是列强的殖民地,美国不可能坐视 。果然,日军刚迈开脚步,美国便下令石油禁运,日本陷入恐慌,储备用油只够一年,只能尽快向美屈服 。
其实,美国也有意与日媾和,此时罗斯福已决心对德开战,他不想同时和日本打仗,他愿意让出实利,保留道德制高点 。可东条英机更需要面子,以保证他“反美”表演不穿帮,在条约中,他设置了太多复杂措辞,对皮毛问题寸步不让 。
其实,美国提出过大幅度让步的方案,但日本人没看懂,在最后日子里,日本人也提了让步方案,可美国人也无法看懂 。
直到日本军机起飞瞬间,美日仍有达成和平的可能,如果没设置倒计时,日本外交官本可以发挥作用,罗斯福甚至对他们说“朋友之间总有商谈的余地”,但负责最后斡旋的来栖知道,已经没有时间了 。同样,如果能在面子上妥协一点,日本将尽收实利,可怎么向爱国派交代呢?又要“里子”又要“面子”,结果全部丢掉 。
- 恐猫是人类远祖的天敌,攻击力强大还喜欢夜间偷袭
- 珍珠港战役简介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疯狂之举
- 珍珠港战役美军损失如何?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 乌合之众的意思?何为乌合之众?
- 东、风、雨:日军偷袭珍珠港借天气预报发暗号
- 日本偷袭珍珠港未解之谜:美军无防范事出有因
- 超有耐心的草原大地懒,能潜伏数天不吃不喝等待猎物进行偷袭
- 河马一顿吃多少 河马吃什么食物
- 怎么扫码赚钱?扫码送东西怎么赚钱
- 皮肤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