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甲午战败后国内为何出现东渡日本留学热?( 二 )


从1895年开始 , 孙中山曾先后三次去日本开展革命活动 , 先后带动培养了黄兴、陈天华、汪精卫等一批新人 , 在日本留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据史料记载 , 1903年 , 孙中山游欧抵日时 , 受到中国留日学生约1300人的热烈欢迎 , 体现出了一个优秀革命家的号召力 。1904年黄兴谋划长沙起义失败后 , 与宋教仁一同亡命日本 , 追随者甚众 。1905年8月 ,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正式成立 。此后 , 革命运动愈演愈烈 , 日本俨然成为中国革命的舞台 , 大批志士青年受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家的吸引 , 纷纷前往日本留学 , 寻求革命真理 。
回望甲午战败后国内出现的东渡日本留学热 , 人们不难发现 , 虽然有些留日学生是为了自己获取功名和社会地位而东渡扶桑的 , 但更多的是国内一批热血青年为了民族之振兴 , 在日本忍辱负重 , 刻苦学习 , 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绝大多数赴日留学生最终都选择了回国服务和发展 , 仅有极少数人留在日本长期定居、工作和生活 。
正是这种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孜孜以求、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 为近代中国磨练出了一大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军事政治人才 , 造就了一批爱国者和革命家 , 而且在清末民初那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 , 为中国的近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 尤其是在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方面意义深远 , 作用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