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中的痴情女儿们都被什么所误?

《红楼梦》中有许多美人角色被自己的个性所误:痴丫头傻大姐“误”拾绣春囊;呆霸王薛文龙情“误”思游艺;潇湘子林黛玉“误”剪香囊袋等 , 这些“误”都是主观驱动 , 而不是客观所迫 。有一段“脂批“是这样总结《红楼梦》中的美人;“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 , 宝玉是多事所误 , 阿凤是机心所误 , 宝钗是博识所误 , 湘云是自爱所误 , 袭人是好胜所误…… 。脂批中的总结画像是否恰如其分?笔者通过再阅《红楼梦》 , 现分析如下 , 不妥之处 , 敬请斧正 。
【小说《红楼梦》中的痴情女儿们都被什么所误?】黛玉是被聪明所误?第二回介绍黛玉;“聪明清秀”就是出处根源 , “读至凡书中有‘敏’字 , 皆念作‘密’字 , 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 , 可见心思之细腻;“抛父离京都”到得贾府 , “步步留心 , 时时在意 , 不肯轻易都说一句话 , 多行一步路” , 可见行为之谨慎;贾母问黛玉念何书 , 黛玉回道:“只刚念了《四书》” , 她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 贾母道:读的什么书 , 不过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这明显是多余之语 , 自然自讨没趣 , 碰了一鼻子灰 , 惹了一句搪塞之词 。这显然与她“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相悖离相龃龉 , 于是当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 , 她立即回道:不曾读 , 只上了一年学 , 些许认得几个字 , 其反应之敏捷 , “随机应变信如神”也 , 这不是“聪明” , 什么还叫聪明 , 但是她正是被“聪明”所误 。因为那只能是小聪明 , 不是生存的大智慧 , 她注重的是生活中的小细节而忽略了生命中的大环节 。
宝玉是多事所误?宝玉的《终身误》终身与人生事业的终身极易混淆 , 如何区分辨别:一生事业用终生 , 切身大事用终身 , 故有受用终生 , 终身大事二词 。终身大事指关系一生的大事情 , 多指婚姻 , 在《终身误》中就是专指儿女私情婚姻大事:都道是金玉良姻 , 俺只念木石前盟 ,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 叹美中不足今放信 , 纵然是举案齐眉 , 到底意难平 。前一句照应着“梦兆绛芸轩”之情节: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 , 我偏说是木石前盟;第二句呼应着“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之情节: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 , 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 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 , 或者还得摸一摸 , 偏生长在他身上” 。后一句关键在“美中不足”四字上 , 呼应着“开卷第一回”: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 , 但不能永远依持 , 况又有“美中不足 , 好事多磨”八字紧相连属 , 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 , 人非物换 , 究竟是到头一梦 , 万境归空 。“纵然”“意难平”就是“误”的核心真谛 。终身误 , 误了宝玉的终身大事;误了宝玉的终身幸福;但是宝玉也从这里“误”中“悟”了 , 书中有特回云:宝玉悟禅机 。黛玉不禁笑道:“这个人竟悟了” 。觉悟 , 觉是一个瞬间动作 , 悟是过程动作 , 有人参禅 , 有人悟道 , 有“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 也有“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 , 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 看水还是水”的渐悟 。宝玉神游太虚时 , “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 , 因叹:痴儿竟尚未悟 。悟哪是那么轻而易举小菜一碟之事啊 , 贾惜春也有悟:将那三春勘破 。得到的是虚花悟;宝玉本是凡心偶炽 , 俗念萌生 , “也想到人间去享一享荣华富贵” , 然后他被携到了“昌明隆盛之邦 , 诗礼簪缨之族 , 花柳繁华地 , 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 后又“游幻境” , 警幻仙姑醉以灵酒 , 沁以仙茗 , 警以妙曲 , 许以佳人 , “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历饮馔声乐之幻” , 只“冀将来一悟” , 这些人目的很明确 , 就是让宝玉悟 , 宝玉感到“纵然是齐眉举案 , 到底意难平” , 而后顿悟 , 悬崖撒手 。这可谓:雾中有误 , 误中解悟 , 悟中得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