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漓补给线的作用
这样我们还可以知道那位监御史禄应是西路军总后勤将领,他开凿灵渠联通湘漓主要是开辟一条新的粮食补给线,而不是西路军向西瓯发动进攻的路线,所以史书只说他“凿渠通粮道” 。他开凿的这条粮道主要为在西瓯建立了基地的西路军提供补给,不说东路军,就是在番禺的中路军也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从湘漓水路得到补给 。四路秦军是各有主将,各自为战,还各有后勤补给线的 。我们总以为那位监御史禄是用民工来开凿灵渠的,而那时今桂北一带地荒人稀,你想征民工都征不到,那位监御史禄是率领西路军后勤部队士卒来开凿灵渠的,所以史书说“以卒凿渠” 。顺便说一下今存遗迹的兴安的秦城 。我赞同“此城是秦之城还是汉之城目前不能确定”的看法,因为唐之前称越城(与西汉初南越王有关),至宋才称秦城 。但不管什么名称,都与监御史禄的灵渠开凿有关 。至于秦城的性质为驻军要塞,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分歧了 。我们发现的秦城分大小两营而不是一个完整规制的城市遗迹就可以说明 。再顺便说一下兴安的严关,秦时只开通湘漓水路,没有陆路,所以兴安严关的建造,与秦南征百越无关 。秦城的城墙都是土夯而成的,今在富川县境内发现的“潇贺古道”有秦时的谢沐关,其关墙也是土夯的 。而600年后,唐太宗武德四年(614年)大将军李靖平定岭南建临源县城即今兴安,城墙还是土夯的 。而严关却是用青石砌成的,估计是宋代所建 。
秦军的兵力和进攻时间
进攻百越秦军的兵力,《淮南子》说有50万,古今史家跟着都说50万 。《淮南子》接着又说西瓯人夜袭使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那就是说进攻百越的五路秦军全部葬身在西瓯,这显然是不能相信的 。近年有几位史家推测,当时南越、西瓯还是部族,人口很少,各有兵力一两万,秦军的中路军、西路军各有三四万就足够了 。史书记载后来进攻南越的将领尉佗请求秦始皇征发未婚女子三万到南越,秦始皇只同意一万五,可以作推测的依据 。我认为这样的推测比较接近史实 。
《史记》没有记载进攻百越的时间,只有平定百越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的时间是秦始皇三十三年,近年不少史家比较倾向于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发动进攻 。这里将进攻百越的时间排列一下: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六国,二十七年作进攻前的各项准备,二十八年发动进攻,二十九年东路军和中路军顺利攻取闽越、东瓯和南越,而西路军在西瓯遇到麻烦,三十年监御史禄到湘漓源头实地勘察、选址、规划,三十一年灵渠开凿动工,秦城同时建造,于三十二年完工,西路军得到补给后在这一年发动新的进攻杀西瓯君长,后来西瓯人又夜袭杀西路军主将屠睢,这样的拉锯战至三十三年秦始皇派遣援军到来最后控制局面设置三郡 。这样秦平定百越用了五年时间 。
秦始皇的融合政策
秦军最后是怎样控制西瓯而平定百越的?我们看《淮南子》记述的末句“乃发谪戍以备之”,可以知道秦军虽然损兵折将,但只是遭西瓯人偷袭的局部的失败,著名史家吕思勉先生认为秦军只是“小挫”而已,秦军仍然占据着西瓯的战略要点,控制着整个局面,秦始皇接着向南越、西瓯陆续增兵主要用来加强守备 。这些士卒主要来自浙赣、荆楚,他们边耕作边守备,再加上秦始皇后来的大量的移民,与越人相处融合,从发动进攻到秦亡长达13年,这些人成为岭南的开发、建设者 。而平定百越成立郡县后,许多将领作为南下干部被委任为地方行政官员 。所以秦始皇用的是融合政策,他用时间换来了岭南广大的空间 。所以今天的广西有很多是浙赣、荆楚人的后代,秦以后的岭南已经是南北民族融合的地方 。
- 秦攻百越之战的战争过程:统一了中华大地
- 秦始皇为什么攻打百越?秦始皇攻打百越的原因
-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曾经用了什么方式大败秦兵?
- 如果公子扶苏不死,秦朝还会亡得那么快吗?
- 远交近攻战略:秦昭王统一六国的军事策略
- 揭秘:秦叔宝和尉迟恭为什么会成为门神?
- 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吗?
- 古代帝王为何多短寿?秦以后帝王均寿40多岁
- 秦淮八艳的董小宛是哪里人,董小宛悲情短暂的一生
- 生灵涂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