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刘瑾之死:被凌迟处死行刑过程持续3天

刘瑾(1451—1510年),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是明代严重的权宦之一,当时有“立地皇帝”之称 。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 。孝宗时,犯死罪,得免 。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 。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成“八虎”,正德五年(1510年)被凌迟处死 。
石景山模式口大街东段路北,有座神秘的庙宇:承恩寺 。
承恩寺动工兴建于正德五年春,建成于正德八年秋天 。寺庙的山门额上“敕赐承恩寺”五个大字,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手笔 。传说这座庙是太监刘瑾在唐代古刹的基础上建成的 。
刘瑾作恶多端,最后被凌迟处死了 。他的罪名是“谋反” 。正德五年,正是刘瑾倒台的那一年 。立于正德十年的李东阳《承恩寺记略》碑文说:“都城之西山……奇踪巨丽甲于天下,释刹道观往往各得其胜 。乃于金山之西、香山之南,有山名曰翠微,有新刹一区,额曰承恩,……溷于氓居,践于樵苏,闭而不发者久矣 。”细究其文,皇帝敕建的寺庙,刚建成两年,怎么就会“溷于氓居,践于樵苏”?会不会由于刘瑾的倒台才“闭而不发”的?
承恩寺的建筑结构很神秘 。进了承恩寺山门即天王殿,天王殿东西两侧,有倒转向房各三间;角房上面起阁处,设钟鼓二楼 。这种奇特的布局在北京地区的寺庙中是独一无二的 。尤为奇特的是,寺庙的四角各有一个高大的石砌碉楼 。与海淀境内的实心碉楼所不同的是,这四座碉楼有门有窗有楼梯,人可出入,碉楼顶层有瞭望孔,碉楼底部有地下室,四个碉楼之间有地道相通 。庙的中后院,有一个宽阔的操场 。此庙分为东西两部,西半部礼佛,而东半部却供的是中国古代的战神——关公 。
承恩寺的功能也很神秘 。自古以来,承恩寺虽有僧人住持,却有“三不”之说: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 。总之一句话:此寺庙不是一个宗教活动场所 。不是宗教场所,那是什么场所呢?笔者以为,是军事机关 。进一步说,应该是一个团营的营地 。模式口是明代由西山进入北京平原的一个重要通道,在这里驻扎一支部队是非常必要的 。
团营,始自明朝景泰初年 。明成祖时期,京师的军队分为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 。土木之变后,三大营丧失殆尽 。景泰元年,兵部尚书于谦从三大营中选精兵十五万,分十营集中团练,称为团营 。英宗复辟后废除了团营,成化年间恢复,增为十二团营 。
团营跟刘瑾有何关系呢?正德初年总督团营的,就是刘瑾 。
刘瑾是陕西省兴平县人,本姓谈,六岁净身后,依刘姓太监而入宫,于是冒姓刘 。孝宗在位时,他违犯宫中规矩,险些被处死,后由李广推荐,伏侍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当了皇帝,刘瑾等八个太监得到重用,被称之为八虎,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刘瑾,有口才、有胆识,人称“利嘴刘” 。他平生最仰慕的人,就是明英宗时代的王振 。他跟王振有相似之处:都是在皇帝年纪很小时就在皇帝身边,又是在皇帝少年时得到重用 。刘瑾知道十五六岁的朱厚照喜欢什么 。他向朱厚照奉上飞鹰、猎犬,让这个少年天子欣赏歌舞、角觝之戏,还带着换上便装的皇帝出宫游玩,把个年幼的朱厚照哄得心花怒放 。有大臣上疏劝谏,朱厚照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更加重用刘瑾,让他掌管权力最大的司礼监兼督京师团营 。
刘瑾很聪明 。他常常在朱厚照玩儿得最开心、最陶醉的时候去请示事情,故意让朱厚照不耐烦:“去,别给我捣乱!什么事都问我,要你干吗的!”于是刘瑾就假借皇帝之命作威作福,甚至责打、诛杀大臣 。他奏请在京郊设立皇庄三百余处,“畿内大扰”;他对皇帝说,各处镇守的太监都发了大财,得让他们每人给皇上进贡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