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治到乾隆如何接力打造盛世

整个清朝的统治,共有260多年 。其中,顺治至乾隆年间就占了一半,而且奠立了稳定的疆域,达到了强盛的状态 。在这一时期的版图内,王朝的政治变化可谓波澜壮阔 。
顺治在位期间
大乱慢慢迈向秩序稳固
1644年,明政权在北方崩溃,南方地区很快形成了对抗的局面 。崇祯帝于当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死亡,但江南地区确知这一消息时,差不多已到四月底五月初了 。由此,明室子孙被相继拥立,在南京、绍兴、福州、肇庆等地建立新的政权,统称南明王朝 。
与此同时,年幼的福临从山海关进到北京,于农历十月一日宣布清王朝的确立 。从这时开始,直到1661年(顺治十八年)西南地区最后的南明政权永历朝结束,清朝才算基本实现疆域一统 。次年,就是康熙元年 。
整个顺治朝最多算18年,有很多新的政治调整和措施推行,包括赋税、徭役及科举考试等方面,主旨多在休养生息 。顺治帝最后公布的遗诏,也让人很感怀,大多是讲他做得还不够好,生活上不能节俭,使用人才也没到位 。民国年间编写《清史稿》的学者认为,在那样一个大乱时代慢慢向秩序稳固时期迈进的历程中,顺治帝在位期间其实做了很多好事,唯一可惜的就是在位时间太短 。
也要指出的是,发生于顺治初期南方地区抵抗异族入侵的若干历史片断,更是显得十分悲壮 。从扬州、南京、镇江、江阴到苏州等地,出现了很多令人感伤的抗清故事 。
譬如,清兵即将攻至嘉定城的时候,在农村养病的乡绅侯峒曾,被好友黄淳耀等人请至城中,领导当地的抗清活动,最后与他们一起殉难 。侯峒曾的弟弟岐曾,奉兄长之命,护持老母亲和家中大小避往乡间,躲过了这一劫 。但岐曾等人一直从事着地下抗清活动,且从1646年正月开始,决定写日记,直至次年五月十日终止 。他在日记中,除了用比较隐晦的方式,记述他与有志之士的抗清活动外,还记下了江南地区与之相关的消息,并不时抒发存活于世的苦痛之情 。他觉得,每天都可以死,每天都会死,每天都应该死 。最后,因负责传递消息的人被抓后叛变,侯岐曾与陈子龙、夏完淳、顾天奎等人全部遭到捕杀 。
参与抗清活动而死难的人当中,有一个人出身松江望族,叫董祐申 。松江董氏中最有名的,当然是明末的董其昌 。在董其昌之后,经历政权更替,董家也渐趋衰落 。
到顺治年间,家族复兴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董含、董俞等人身上 。顺治三年,由于科考的恢复,他们开始参加考试,虽然才识很高,但起初并不顺利 。直到顺治十八年,董含终于考中进士,位列二甲第二,时年36岁 。由于是二甲,需要观政实习 。可就在实习期间,江南地区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奏销案”,董含的功名与很多人一样都被革去了 。
这样一个变化复杂的时代,真像孔尚任在《桃花扇》的感慨一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康熙六次南巡
对江南士人施以“怀柔”
董含被奏销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康熙朝 。据说,康熙在6岁的时候,就很讨顺治帝的喜欢 。一次,他与二哥一道去请安 。顺治帝问他们有什么愿望,二哥说愿为贤王,玄烨则讲愿效法父皇 。
康熙帝在位时,有杀鳌拜、禁朋党、“更名田”、收台湾、御沙俄、编字典等值得称道的功业 。同时,他大力推行民间思想教化,在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四字圣谕“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基础上,形成了《圣谕广训》这样的教育文本,并要求乡间每月学习两次,以期在思想上进一步稳固王朝的统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