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精神医学不发达,对心理疾病缺乏了解 。因此,对某些人暴戾乖张的行为,常常用性格偏执,缺乏修养来解释,极少有人能想到这也是一种精神病变 。用现代观念来看下面这桩奇案,就不难得到一个答案:晚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心理上肯定出现了一些问题 。
在明太祖晚年编撰的特种刑法《大诰三编》中,记录了这样一件奇案 。此案之所以称为奇案,是因为朱元璋对此案的处置方法与众不同:医生王允坚私售毒药事发,朱元璋便命他服下自己配制的毒药,待毒性发作后,又要其交待解毒之方;并用粪清兑凉水为其解毒,直至次日方枭首示众 。在“服毒及其反应”的测试中,年老的朱元璋反而更像一个一丝不苟的科学工作者,他不但认真地记录了服毒者在神态上和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异常反应,还高度关注其临近死亡时的心理活动 。整段文字描述得绘声绘色,以致朱元璋事后回忆时,仍是那么兴致盎然,回味无穷 。
网络配图
用以上案例来分析朱元璋的晚年心理,使人感觉到,这个以铁腕治理着大明天下的布衣皇帝,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其行为也让人觉得越来越反常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晚年的朱元璋产生了越来越重的幻灭感 。这种幻灭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随着老年的到来,朱元璋突然间意识到了“帝力之微”的无奈 。譬如:他用重典治国,用铁腕反tan,而且一度坚信只要大明王朝按照他所确定的轨道运行,就一定能“复先王之治”,自己就能成为一个超越前代的成功帝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显然不那么乐观了 。而且不止一次地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我这般年纪了,说得口干了,气不相接,也说他不醒 。”甚至故意贬低自己是“才疏德薄,控驭之道竭矣” 。这样悲观的情绪发生在自起兵以来就一直顺风顺水,登基后又以天纵之圣自居朱元璋身上,是不可思议的 。
【朱元璋晚年产生严重的幻灭感是否是一种精神病变?】太子朱标的早逝,对朱元璋原本强悍的心理不能不说是致命的一击 。他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召见群臣,一边大哭,一边悲叹:“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在群臣面前大哭,毫不遮掩地表现出自己软弱的一面,这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是罕见的 。
太子死后,衰病中的朱元璋下诏征求善于预测未来的术士,“试无不验者,爵封侯” 。一个向来迷信权力的人,突然变得如此迷信命运,这说明支撑朱元璋强悍的内在根基已经动摇了 。对于一个处在迷茫之中,又突然失去方向感的人来说,是最容易因被焦虑所困扰而变得喜怒无常,暴戾乖张的 。折磨晚年朱元璋的,不仅仅是幻灭感,还有一种因患得患失而产生的忧虑感 。
网络配图
因为明太祖希望,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打下的朱明江山能够世世代代传下去,因此,沉重的江山就背在了明太祖的身上 。虽然他相信,在他有生之年,无人能撼动这座大厦的根基,但在自己撒手西去以后呢?由于皇太子早逝,他选择的是太子的儿子朱允炆做皇位继承人 。由于皇太孙的年幼柔弱,这就更加重了朱元璋担心江山在他身后一朝易主的心理负担 。
于是,为了确保朱家天下不被易主,朱元璋必须与时间和死神赛跑,抓紧做好最细致的防备工作 。一方面,他除了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为确保江山无虞而争分夺秒地工作外;还要为了清除隐患,不惜大开杀戒 。另一方面,朱元璋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在有生之年,替后代把危及朱明江山的所有漏洞都堵上 。这就使得年老的朱元璋愈发焦躁不安了 。
- 恨这小国一辈子的朱元璋却放话谁都不准带兵攻打
- 揭秘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晚年究竟有多惨
- 他是抗日战场上的血性英雄,晚年死于绑匪?女儿为何沦为艳星?
- 朱元璋为何歌颂元朝并愿意承认其正统地位
- 他是朱元璋的亲家徐达的岳父却为何起兵反叛
- 明朝朱元璋的马皇后是怎么死的死因为何
- 揭秘历史上谈允贤真实的一生晚年遭重创儿子早逝
- 朱元璋不经意的一项发明却成就了元素周期表
- 朱元璋死后,十三个城门抬棺材,到底为了什么
- 古代皇帝中出身最低贱但朱元璋为何夺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