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下香烟保质期是多长时间 和天下香烟保质期怎么看(11)


“遗民”是研究易代之际历史和文学的重要词语 , 这一词语常常隐含复数的指称 , 即它往往与“遗民群体”对等 。惯常使用的宋遗民、明遗民、清遗民/遗老 , 往往标识一群人的基本面貌 。可是 , 将遗民视作一个群体性概念往往带来这样的问题:由于群体性的“遗民”概念掩盖每一个遗民个体的生命独特性 , 故人们总是强调“作为个体的遗民” , 即一种对于遗民身份的普遍观感使人们厌倦了对于群体面貌的继续勾摹 , 转而探求个体在鼎革之际的独特人生轨迹与特殊品格 。这就使许多研究倾向于忽视“作为遗民的个体” , 去通过个体的表现修饰和重绘群体性“遗民”的面貌 。
《郭曾炘日记》展示了一位对遗民身份高度自觉的清遗民 , 如何通过日记自塑自身的清遗民身份 , 进而通过这种身份的营造与体认 , 修改日常行为模式 , 从而自我定义了“清遗民”的基本内涵 。研读这部日记带来的启示是:“作为遗民的个体”和“作为个体的遗民”始终处于紧密互动之中 , “遗民”是“作为个体的遗民”不断塑造的流动性标签 , 在不断地自我构筑之中 , “遗民”的涵义被这个群体自己修改了 , 而“作为个体的遗民”也逐步改变了“作为遗民的个体”的外在模样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18ZDA259)阶段性成果 , 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首发 。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责任编辑:彭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