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包青天脸不黑是一个眉清目秀的美男子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
网络配图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
其实,真实的包公是一个眉清目秀的书生,脸也不黑 。
每日汉字编辑查阅了一些正史中关于包拯的记载 。但是, 在《宋史·包拯传》和吴奎的《墓志铭》中,都没有关于包拯是黑脸的记载,甚至对他的具体形象也无具体的描述 。这说明包拯肯定没有明显的外貌特征,要是有史官肯定不会放过的 。
此外,包拯在宋朝是个明星人物,如果他真的是个黑脸,在老百姓当中肯定会被爆料,会被野史记载 。但是,每日汉字编辑查阅了一些野史,都没有关于包公脸黑的记载 。
在包公祠二殿的石碑上有一副包公的画像,上面的包公是白脸形象,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身高约1.6米左右 。有学者认为,包公应该不是脸色特别白的,微黑形象,但是绝对不会向影视剧中所描述的那样,脸色特别特别黑 。
网络配图
还有人举出两个证据 。一、包拯出身的家庭,虽然算不上特别富裕,但是在宋朝时也应该是中上等家庭,这样的家庭中,不会让包拯去做类似于挖煤工的工作,承受日头暴晒 。二、包拯28岁就考中了进士,说明父母很重视教育 。重视教育的父母基因也应该不错,不会生下脸那么黑的包公 。
安徽合肥包公祠里供奉的包公像,是一个白面长须的清秀书生,而故宫所藏的包公画像也证明包拯并不是黑脸 。所谓的黑脸,更多的是民间因其“铁面无私”而进行的演绎和想象罢了 。
那么,是谁让包公的脸变黑了?
为了把包拯的形象和戏曲舞台上代表奸臣的白脸区分开来 。二是为了凸显包拯的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为民做主,传达一种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正气 。
随着历史的发展,包拯的这种形象就被广泛流传,因此他的形象也就这样被定格——黑脸印记 。
网络配图
因为他执法铁面无私,断案进谏毫不留情,所以被史官和一些写小说的调侃了 。欧阳修说他“素少学问”,这里的学问应是指儒家的为人处事规范,就是说他不懂人情世故 。而且他为人刚直,很少笑 。黑脸,就是拉着脸 。民间就传成他脸黑的跟锅底似的了 。宋朝很注重风仪的,要脸上长个月牙那就是个怪物了,都够呛能入仕,现在的外交专业还不招收脸上有痔的人呢 。传说八贤王庞太师都是有名的美男子 。
包拯的官宦生涯说实话很平淡,他不是贪官不是昏官,也确实做了一些值得称道的事情,但远远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 。历史上没有王朝马汉,没有南侠展昭,没有足智多谋的公孙先生,没有三口铡刀,也没有杀妻灭子的陈驸马 。陈世美倒是有一个,但人家是清朝官员 。清朝这位陈世美,得罪了自己的一个叫胡梦蝶的同乡,被对方恶意报复,编出一个《秦香莲》来败坏他名声,后来演着演着又把包公搬了进来,成了后来的《铡美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