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可以坐马桶见卫青,见此人却要穿戴整齐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多种不同评价的人 。但不管怎样评价,他都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性格果敢刚毅,能够开疆拓土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个好大喜功,乾纲独断,说一不二的人 。除了他的祖母窦太皇太后外,史书上还没有记载过他怕谁 。然而,竟有这样一个人,不但敢违皇帝的旨意而行,而且还时不时触摸真龙天子的逆鳞 。而惟我独尊的汉武帝,却从未降罪于他,反而对他尊重有加,甚至还有点敬畏他,这个人就是主爵都尉汲黯 。
汲黯,西汉名臣 。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 。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 。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 。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主张与匈奴和亲 。
汉武帝即位后,汲黯为谒者(即中书令或使者) 。不久,东越各部落之间发生相互攻击事件,汉武帝派汲黯为使者,前往视察,以便安抚 。可他只走到吴地,还未到东越,就返京了 。
网络配图
回京后,即向汉武帝汇报说:“越人之间相互攻击,是他们固有的习俗,不值得天子降尊派使者去处理 。”虽然汲黯没有按照皇帝的旨意到东越去处理事件,但皇帝并未怪罪他,反而赞同他相机而行的做法 。这件事历史记载并不详细,但可以肯定的是,东越人的事情本身并不大,而是被地方官员上报朝廷时夸大了 。汲黯走到半路,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感到自己再去,反而会使事件复杂化,所以就返了回来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上边如果插手、干预下边的事情太多,反而容易使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
《汉书.汲黯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件事:河内郡失火,大火烧毁了千余户,汉武帝派汲黯为使臣,前去视察处理 。汲黯处置完毕回京后,向皇帝写了一个报告:“河内郡失火,是百姓家用火不小心而引起的,由于房屋毗连火势蔓延而烧毁了千余户,这只是一个偶发的不幸事件,不足以使皇帝为此忧惮 。而需要皇帝特别重视的是,臣在途经河内郡时,看到当地受洪涝与旱灾祸害的贫民就有上万家,有的因为饥饿,己经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 。臣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和权力,在没有请示皇帝的情况下,持符节以皇帝的名义,命令河内的地方官吏,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现归还钦差符节,请皇帝治臣矫诏之罪 。”皇帝不但没有治汲黯的越权之罪,反而认为这件事办得很好 。可惜,古往今来,像汲黯这样敢于越权为百姓办好事的官员并不多 。
事后,朝廷派汲黯去做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做县令不能发挥他的作用,就称病回乡去了 。汉武帝知道后,复召汲黯回京,封为中大夫 。汲黯又数次对皇帝进行激烈的直谏,这种直言不讳的性格,让他在朝廷无法久待 。不久,朝廷将汲黯迁任东海太守 。
汲黯推崇黄老之学,对其管辖范围,主张无为而治 。到了东海任上,便自己选任下属官吏 。他只管牵涉全局的大事,从不苛求小事细节,以便让下属充分发挥作用 。虽然他经常生病,躺在内府不能出来视事的时间多,但一年过后,东海郡大治,官民众口一词,莫不称赞汲黯治理有方 。汉武帝知道以后,立即召汲黯回朝廷,擢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
网络配图
汲黯处理政务,奉行清静无为,主张从大处着手,而不局限于条文拘囿 。他为人处事,个性倔傲,不注重礼节;不能容忍别人的错误,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因此,他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 。包括对待皇帝,也从不看脸色行事 。当时,汉武帝把全国有名的文人学士都集中到了京城,写赋作文,歌功颂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