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元以内的细支香烟有什么好抽( 四 )


还有一个是由浅到深 。我们之前看到一些厂商以前做的都是国家电网里信通的业务,现在有在做调度、配电的业务 。这些都属于电网里非常深入、核心的业务场景 。过往,这些业务场景和外界信息的相连度非常低,安全需求也少的 。但现在,像原先基于单片机的架构逐步改为基于arm的开放性架构这类,通讯的开放性比原来更强 。这些数字化的变化也让安全的需求更强,安全厂商的业务在这些场景下变得更深 。
最后还有从下往上 。原来厂商都关注设备层、系统层和网络层的安全,现在做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的安全 。这个从IT架构角度来看是从下往上,也是比较共识性的规律 。另外总结一下,这些规律背后其实都指向一点,就是安全创业的要求也比以前高 。
36氪:“要求更高”可以怎样理解?是否有更具象的例子?
何文俊:从地缘角度,之前国内的安全产业环境基本上都是国内厂商在一起投标,很少见到国际大厂来国内投标 。但是安全的对抗是无国界的,不管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还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都有国际博弈的色彩存在 。再从攻防的角度,安全最核心的客户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很大程度来自于国外 。这样一来,厂商最终能力行不行,还是要到国际赛场上去检验成色 。总的来看,从甲方到乙方再到监管方,行业的要求整体往上提升,首先面临挑战的肯定是厂商,因为厂商是直接负责研发产品,提供服务的角色 。
万熠:另外从时间角度,国内安全行业也发展了这么多年,总体来看基础的安全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要解决更进一步的问题,这才是属于创业的新机会 。整个产业要升级,厂商肯定也要升级,创业公司作为厂商里面的新锐代表,要承担创新、升级的责任 。只有把这点做到了,它的创新才有价值,才能持续不断得到融资,走向二级市场 。国内安全行业已经有三十家左右上市公司了,这是这个时代的基础,如果这时候要创业,不能把别人几年前的老路再走一遍,而是要在这个节点上继续向前走 。
36氪:这肯定是技术性创业的理想大趋势 。但很想了解在具体的场景下,我们是否有更细致的观察?
何文俊:我们拿工控安全举例 。这个领域这几年非常受人关注,但同时大家也觉得厂商之间的产品相似度比较高,会产生“红海竞争”的格局 。但红海竞争,并不意味客户的需求能被很好地满足,如今工控安全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
从供给端角度,绝大部分工控安全公司创业者都是安全出身,问题在于,这类创业者对工控每个行业的每个场景都了解吗?他对厂区、场站、总部,对车间里边的每一条产线了解吗?未来整个网络的开放性可能会更强,在这种技术趋势下,他对这种场景的演化,对里面每一个生产流程工艺标准和业务连续性了解吗?另外厂商产品和场景的匹配度是另一个问题,如果厂商还是把通用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产品,和工控里各个场景不同的需求做对接的话,肯定会是红海竞争 。
我们确实看到有公司在以我们心中所认为的理想方式开展业务 。它能够把客户的业务生产安全目标进行分解,之后根据客户的组织架构、生产计划、部门职责再往下区分,之后再对相应产品进行配置,达到最好的效应 。这实际上是集咨询、规划、方案、产品、服务、运营于一体的业务,难度很大 。更何况面对工控场景的时候,你还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客户的生产业务系统,那里不是IT系统,很多时候是IT和OT的结合,差异化和过往相比更大 。所以安全行业创业的空间很大,但空间大的事情都有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