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正史中的周瑜为什么会遭后世贬斥

“既生瑜 , 何生亮” , 这一声叹息 , 几百年来一直回荡在民间 。这是《三国演义》对于周瑜最大的感叹 。同情之声清楚地表现了他的形象 , 雄才大略 , 但是在面对蜀汉集团的中心人物之时 , 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 。对于那些中心人物 , 周瑜只能是陪衬 。这样一个矛盾结合体 , 却与正史之中周瑜的形象大相径庭 。
正史《三国志》详细地描述了三国段英雄辈出、荡气回肠的历史 , 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周瑜并称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冢虎即周瑜 。周瑜是一个完美的化身 , 不论是政治军事上 , 还是人品修养上 , 都可谓高人一等 。“英隽异才、文武韬略 , 可谓万人之英” , 再加上上天的厚爱 , 给了周瑜俊美的外表 , 风度翩翩的周瑜就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文武之才 。
周瑜还具有良好的政治眼光 。他少年时就送钱粮资助孙策 , 并一起攻打江东 , 可谓是少年风光 。随后与孙策南征北战 , 为东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军事上 , 周瑜胆略过人 , 智勇双全 。赤壁大战 , 力主抗曹 , 以少胜多 , 大败曹操 。之后 , 又高瞻远瞩 , 准备攻打蜀汉政权 , 与曹操二分天下 。
个人修养上 , 性度恢廊 , 情趣高雅 。孙策死后 , 面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 , 极为恭敬 。陈普曾与周瑜不合 , 时权为将军的周瑜折节下交 , 终令陈普折服 , 并说:“与周公瑾交 , 若饮醇醪 , 不觉自醉 。”周瑜精通音律 , 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个典故“曲有误 , 周郎顾” 。大致就是说即使是喝醉了酒 , 如果有人的音律有误 , 周瑜还是能听得出来 , 而且还能纠正其错误 。可是 , 就是这样一个雄才大略 , 又如瑾似瑜的人物 , 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越来越低 。到最后却成了为一位心胸狭隘 , 毫无才华可言的庸才 。周瑜民间的形象 , 一落千丈 , 面目全非 。
这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东晋时期 , 蜀汉政权被视为封建皇权的正统 , 那么偏安江左、失去了半壁江山的东吴政权就遭人诟病 ,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将周瑜 。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就对周瑜进行了贬低 , 周瑜就从英雄变成了“小人” 。
唐朝时期 , 诗词繁荣 , 自由的文化氛围使大量唐诗开始涉及正统之争 。不论是杜甫还是杜牧 , 都在诗词中表现出了对蜀汉政权的偏好 , 在诗文中也不断地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 。此时 , 历史在文学之中也出现了偏差 。到了宋代 , 文人政客间的朋党之争 , 使得人们在思想政治上的较量更为惊心悚目 。当然 , 关于三国之争也没有幸免 。当朱熹的理学占了历史的上风时 , 尊刘贬曹已经开始成了定局 。为了达到尊刘的目的 , 那么曹魏、东吴政权自然成为贬低的对象 , 周瑜作为东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也不可幸免 。在宋代民间话本《三国事略》 , 周瑜的形象更是不堪入目 , 鼠目寸光 , 好大喜功 , 心胸狭隘 。
到了明代 , 出现了举世瞩目的《三国演义》 。这个演义文学将周瑜的形象完全改变 。作者为了美化诸葛亮 , 而贬低周瑜 , 把周瑜这个一代名将贬低为小心眼的代名词 。然而《三国演义》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处理 , 不可当真 , “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 , 历史上的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 。此外 , 不论是草船借箭 , 还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智激周瑜、借东风等等问题 , 从正史考查下来 , 其实都与周瑜本人无关 。在《三国演义》之中 , 周瑜作为一个配角出现 , 自己的人性光辉在面对主角的时候也被磨去棱角 , 这种演义小说的畅销也是使得周瑜遭到后世贬斥的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