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文豪王渔洋频游南京:燕子矶题诗传为佳话( 二 )


南京的名胜实在太多,以至于王渔洋来了四次,还是有一些名胜不曾游览,如:牛首山、献花岩、栖霞山等,这也让他一直记挂在心 。
为南京留下宝贵资料
康熙四年(1665),王渔洋内迁礼部 。为使自己不留遗憾,王渔洋利用内迁的间隙,与好友方文一同游历了此前“皆因僻远不曾到”的牛首山、献花岩、栖霞山和句容的宝华山 。在游历栖霞山时,王渔洋写下了《送楚云和尚还栖霞》、《栖霞天开岩观禹碑》、《中峰涧》、《雨夜宿德云庵》、《德云庵早起》等诗和《游摄山记》,被收录于《摄山志》中 。
除了这些作品外,王渔洋还留下了《秦淮杂诗》、《清凉寺》、《石头城早发》及描写六合的《皇厂河》、《瓜步道上作》等 。这些作品收录在王渔洋的《白门集》和《白门后集》中,“白门”为南京的别称,这些作品广为流传的同时,也为南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多年以后,王渔洋在《送马生归金陵》一诗中写道:“随身钵袋与军持,惭负年年白社期 。君到献花岩畔去,为予一谢懒融师 。”可见其对金陵感情之深 。
王渔洋赋诗极丰,他的诗旖旎风华,情致绵密 。如此频繁的出游,使王渔洋的名声和诗作迅速传播江淮,乃至全国 。这种看似平常的游历活动,客观上为王渔洋流传诗作、迅速提升人气,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至于天下士子,莫不仰之如泰山,翕然“奉以为宗”,甚至尊他为清代第一诗人 。


【清初文豪王渔洋频游南京:燕子矶题诗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