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有种怪杯能让酒水永远喝不干,是个什么样的容器

座上客常满 , 尊中酒不干——这是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对联 , 中国古代是否有一种酒杯 , 它倒满酒后 , 客人喝酒时 , 杯中的酒永远喝不“干”?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 , 又以为小编在说醉话 , 其实小编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 , 而且说得都是明白话 。
李白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鸬鹚勺 , 鹦鹉杯 , 百年三万六千日 , 一日须倾三百杯!明朝的刘炳 , 也曾经写过《荆门赋》 , 里面有红剥鸬鹚勺 , 翠消鹦鹉杯 。的句子 。
李白和刘炳的诗中 , 都有一个关键词:鹦鹉杯——鹦鹉杯在历史记载中 , 就是那种“永远”也喝不完酒的酒杯 。
有读者说 , 咱们不提刘炳 , 专门说李白 , 李白就是李大白话 , 他写的白发三千丈;仙人抚我顶 , 结发授长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不都是没有影子的事吗?
可是唐诗中描写的物件 , 有些看似不合理 , 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白居易的《缭绫》诗中 , 这样任性地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 , 四十五尺瀑布泉 , 中有文章又奇绝 , 地铺白烟花簇霜 。”
缭绫是一种服装 , 它怎么能如烟、如月、如水(瀑布)又如霜?可是马王堆辛追夫人的素纱襌衣出土后 , 当代的人才知道 , 在这件世界最轻、最透明 , 最飘逸的衣服面前 , 白居易的诗词怎么描写都不过分 。
不管是考古学家 , 还是古文学家 , 他们都有一个强烈的心愿 , 那就是在万幸之中 , 在某座古墓中出土一件鹦鹉杯 , 让大家搞明白此杯“酒水不断 , 常喝常有”的秘密 。
这个机会终于在1965年被等到了 , 南京有一座象山 , 象山下有多座古墓 , 为了避免盗墓贼的迫害 , 南京的文物部门 , 组织人力 , 就对这些古墓展开了保护性的发掘 。
在这些古墓中 , 出土的文物价值最大的就是王兴之夫妇墓 , 从他们的墓志了解道:王兴之本是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的人 , 曾任东晋的中下层官吏 , 亡于咸康六年十月十八日 。
王兴之墓出土了一批晋代的文物 , 其中有两件文物值得一提 , 一件就是王兴之夫妇的墓志铭碑刻 。有人这样称墓志铭上的书法:方正遒劲 , 凝重韵致 。笔力挺拔 , 行气疏朗 , 尽显古拙 。
这块墓志铭 , 亦成为我国书法界 , 研究晋代书法的极好样本 。
接下来才是本文的重点 , 那就是一个残破的海螺 。这个海螺已经碎掉了一半 , 露出了海螺尾部一格又一格的内腔 。在并非沿海城市的南京古墓中 , 出土一个海螺就是件不寻常的事儿 , 更不寻常的是 , 海螺的螺壳之上 , 还镶嵌着一个完整光滑的铜边——这个海螺器物是干啥的 , 一时间竟将在场的古文物专家们全都难住了 。
一个人不明白 , 不代表南京市各行各业的专家们都不明白 , 南京市博物馆随后开了一次“诸葛亮”会 , 南京的海洋生物学家 , 知名作家、还有文史专家 , 考古学家齐聚南京市博物馆 , 大家畅所欲言 , 目的是搞清这个海螺的具体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