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

曾子避席
孔子在家里和学生论道,这时候有听见有客人上门拜访,于是孔子让学生赶紧回避,然后起身迎接 。门刚一打开,一位穿着长衫高帽的男子走了进来,三步并两步的走到孔子面前给孔子弯腰敬礼,双腿并拢,作揖道:“学生来请先生大安,有问题向您求教 。”孔子忙回礼让客人座下 。
这个男的道谢之后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边的垫子上,迫不及待的说:“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困扰很久了,听别人讲述你才华,特地过来求教 。”说话的时候由于过于激动,手碰到了孔子的袖子 。
孔子不禁皱眉,觉得此人行为举止不太严谨,不太懂礼貌 。但是没有表现出来,那个男的开始讲述自己的事情,屡次打断孔子,自说自话的把自己的事情说完才看向孔子,孔子耐心的给他解释了,然后让弟子送出门 。
这时候曾子来了,他请安之后也坐到了孔子身边,他是希望这样能离老师近一点,聆听教诲 。孔子不希望他和刚才的客人一样,于是跟他讨论君臣之礼,君君臣臣,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行为规范 。曾子一听,赶紧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走到席子外面站着:“学生先前鲁莽了,麻烦老师还要教导我 。”
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是一种非常礼貌的做法 。臣子不能跟君主平起平坐,学生也不能跟老师平起平坐,当老师教导的时候必须要恭敬的站起来聆听 。
曾子拜母噬指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 。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快到数九了 。外面狂风凛冽,曾子在家中搜索一圈也没有发现多少粮食,米缸已经空了,他把家里的玉米做了一碗面糊糊,给床上躺着的母亲吃了,自己就只能把刷锅水囫囵喝了下去 。
但是刷锅水怎么能填饱肚子,为了不让母亲听到自己肚子咕咕叫而伤心担忧,他骗母亲说要出去砍柴,想躲起来 。但是母亲不让他去,外面风那么大,上山砍柴会有危险 。
曾子安慰母亲说道:“娘,您在家歇着,我看外面风现在变小了 。咱们家没有过冬的柴火了,趁现在天气还好,我去多打一点,然后结冰就不用出去了 。”于是拿着砍刀,搓搓冻疮的手,出门了 。
曾子砍了一半,突然觉得一阵心疼,他担心是不是母亲出了什么事情,便赶紧收了柴刀,背起打好的柴往山下跑,回到家一看,原来是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母亲有病在身不好起身,又怕失了礼数 。于是情急之下咬烂自己的手指,希望曾子能感受到,然后回家 。
曾子招待了客人,把客人送走之后,他跪在母亲床前说道:“娘,您以后想儿子就轻轻地咬一下手指,儿子就能感受到了,别用力咬了,儿子会心疼的 。”周围人知道了,都赞叹他的孝行 。
宗圣曾子政治理念
曾子参与了儒家四书之首的《大学》编纂,书中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不仅至善也提倡生财 。主张唯心主义,有着朴素的哲学思想 。古语说要想明德于天下,必须要让一个国家泰兴昌盛 。
要振兴一个国家,就必须要每一个家庭都做到和谐稳固,要想让每个家都和谐必需让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个人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高尚 。从个人做起才能让这个天下明德 。这个链条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 。
他的政治理念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至善,一个就是生财 。至善指的是道德修养和政治上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理想 。通过诚心修身修养道德,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让政治和道德相互作用就是儒家的政治观点 。他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描述一个大同社会 。作为当政者,必须要了解民心,尊重人民,知道群众力量的重要性,不乱加赋税,用一种谨慎的态度治国,民众用一个谨慎的心做事,因此,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称之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