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扶不起的刘阿斗实际上是个大智若愚的人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 , 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 , 开始与诸葛亮这个“相父”共事 。
在历史上多有前朝皇帝临终托付朝中重臣辅助下一任幼君之事 , 如公子异人让吕不韦辅助嬴政 , 顺治将幼小的玄烨托付给鳌拜等四大辅臣 。而吕不韦跟四大辅臣中的鳌拜拥兵自重 , 把持朝政大权 , 甚至越俎代庖 , 视皇帝为无物 , 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
诸葛亮做的事情与吕不韦、鳌拜并无二至 , 不同的是 , 他虽然骄狂 , 我行我素 , 但自始至终确无反心 , 一心一意为蜀汉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除此之外 , 青年刘禅也懂得以大局为重 , 尽量委曲求全 , 将诸葛亮当做父亲一般尊敬 , 在刘禅看来 , 既然诸葛老师没有在老爸刘备去世之初取他而代之 , 自做皇帝 , 而是愿意继续当好“参谋长” , 那么 , 他这个皇帝宝座诸葛老师是不会觊觎了!
再则诸葛老师满腹才华 , 好为人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阅历的增加 , 知识的越来越丰富 , 诸葛亮好为人师的愿望可以说是越来越强烈 , 那何不满足诸葛老师这个可怜的虚荣心 , 在他面前扮演一个好后辈、好学生的角色呢?
纵观刘禅四十多年的皇帝史 , 看起来几乎是无所作为 , 或者说是清静无为 , 不仅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建树 , 在生活作风上也基本属于乖孩子一类 , 看了这些 , 可能有人会认为刘禅之所以清静无为 , 是因为他没有能力作为 。
其实 , 刘禅是有作为的 , 他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判断 , 将蜀汉政权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 使西南一隅民族矛盾缓和 , 老百姓基本上安居乐业 。而且他做甩手掌柜 , 放手让诸葛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君臣和睦相依相扶几近三十年(诸葛亮病逝于公元234年6月28日) 。
263年5月 , 曹魏大举攻蜀 , 大敌当前 , 刘禅急召群臣商议对策 。有人主张南迁国都;有人主张归附东吴;光禄大夫谯周则力排众议 , 主张降魏 。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 , 刘禅接受了降魏的建议 , 派侍中张绍前往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军前呈递降表 。
由于刘禅“识时务” , 因而深受敌方优待 , 曹魏大概也是为了借之安抚人心吧 , 就在刘禅肉袒出降的当场 , 邓艾就以“承制”的身份 , 代表曹魏王朝宣布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 , 发布公文时与之合署 。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 , 自己回去复命 , 把后主刘禅留在成都 , 后来蜀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 , 司马昭觉得刘禅留在成都不大妥当 , 恐有后患 , 于是就派人让刘禅举家东迁 , 刘禅到了洛阳 , 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 , 封他为安乐公 , 邑一万户 , 建安乐国 , 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都封了侯 。
后世都称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 可是 , 刘禅真的是傻子吗?一个“通明智达”的贤主 , 何以在亡国后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实际情况是刘禅到洛阳之后 , 发现事情有些微妙:曹魏帝国封他为安乐公 , 而曹魏的实权派人物 , 刚刚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却外信内疑 , 怀有戒备之心 。因此 , 这位人称阿斗的蜀汉后主只得再寻求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