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清朝在大量删改销毁前朝政治经济文学成就、奴化国人思想的同时,还大兴文字狱,加大君主专制力度,造就了清朝治统与道统的高度统一,大臣就没有与帝王进行政治斗争的资本,再加之自己思想上本就认为自己就是封建帝王的奴才,所以不会也不敢去干涉皇权 。处于这样一种环境,那里还有人敢于公正评价前朝帝王或事件?而后人则往往被这些支离破碎的历史记载所误导误解 。
其三,科学探讨明朝人物的言行举止,坚持求真的务实的原则把握 。
有人说;从“胡惟庸案”发生以后,朱元璋就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丞相制,挑选一些人组成智囊团----所谓的内阁,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但永乐以后,由于一些原因,内阁成员的实际地位大大担高,内阁的实际权力变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内阁成员间也不例外,于是以各自为首的政治团体相互攻击!此时皇帝虽置身事外,但又注定不能隔岸观火,他必需做出选择,而政治是没有黑白的,只有血红!只能根据自身的帝王之术和政治集团的利益分配做出决定,也必然会损害部分官员、人民的利益 。以上似乎和其它王朝没有区别,但区别在于明朝的内阁制导致了这种政治失败不是彻彻底底的失败,接受他们政治思想的官员进入内阁之后拔乱反正,底层官员和人民大众处于朝三暮四的政治风中,于是,昏君就产生了……这也是明朝奸臣特多的原因 。
虽然这种评价有些过于武断,却并非没有道理 。明朝从鼎盛走向没落直至灭亡,就是因为中后期的帝王在治国理念、统治手段、管理方式、用人政策、对外关系等方面远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所致 。
在笔者看来,明朝所实行的制度也有些问题,它导致了治统与道统的高度分化 。所谓治统即指控制社会的实际政治权力的传承;所谓道统即管理社会、指导社会中各种关系的思想和理论 。当时的帝王掌握治统,而臣子掌握道统 。言官们因向皇帝进谏而受到惩罚,如被罚俸、梃仗(打板子)、收监、流放等,那是无尚光荣的事,民间舆论都站在他们这边,帝王是被同情;换句话说,皇帝是不能也不敢随便冤杀大臣的,而内阁大臣也仗着自己掌握道统,制约皇权,甚至还敢君命有所不受,最典型的是嘉靖年间的“大礼”之争,嘉靖帝却无可奈何 。于是乎,必然出现一种副作用,皇帝的权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政府的权威得不到有效保障 。当能为而无法为成为主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严重弊端,影响政令畅通落实 。
其四,认真感悟明朝文化的传播影响,坚持整体的全局的舆论宣传 。
前文提到,明朝是个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是个取得巨大成就的年代 。但我们不仅要看到文化的大力发展,还要看到其背后的历史趋势 。经过上古的神话,先秦的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元的话本,明初的拟话本之后,小说的发展终于在明朝中期达到巅峰----章回体小说,文学从此不再是骚人墨客的专利,开始走下神坛,迈入民间,大量的民间文学家由此产生 。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不愧是此行列中的佼佼者 。
由于在明朝,大量的文人秀才做官的概率很小 。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能力去参与小说创作,因为相对而言,此时言路较为通畅,“文字狱”不是很严重,他们能够也敢于将自己对社会、对制度、对政府、对皇帝的不满或明或暗地带到了小说之中 。当这些小说流传在瓮牖绳枢之户,钟鸣鼎食之家时,作者的不满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于是,昏君便在人们心目中又产生了 。
其实,有些时候,文学作品反映的情况未必就是主流现状 。据史料记载,明朝当时朝中虽然奸臣当道,但民间经济发展极为迅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民间生活并非水深火热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 。而普遍被人们看好的清朝乾隆时代,当时来访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没有衣服穿……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可见,小说不是史实,不能尽信之 。
- 为什么古代宦官总是会专政?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 探秘:为什么说诸葛亮和刘备合谋害张飞?
- 揭秘嘉庆皇帝死因之谜:真的遭雷击死亡的吗
- 揭秘:一代枭雄桓温为什么会被两位千古名相嫌弃
- 汉灵帝刘宏标价卖官敛财的皇帝汉灵帝刘宏简介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vivos6为什么停产了
- 专门去逗利是,为什么要逗利是,红包的由来
- 专家教你认清自己颜值,如何认清自己
- 为什么和尚要下山去化缘:因为饭菜不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