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发生一事李渊心悦诚服原谅李世民篡位( 二 )


【贞观四年发生一事李渊心悦诚服原谅李世民篡位】李世民听见后 , 哭着给父皇敬酒 , 将功劳都追溯到了李渊身上 , 这极大地满足了李渊的自尊心 。长孙皇后甚至亲自为公公理鬓梳头戴帽子 , 看到李渊的白发后感叹公公“发白都尽” , 然后李世民就又和她一起哭得稀里糊涂 , 温馨场面一如民间的几代同堂 , 参加宴会的大臣们“莫不内怀感悦” 。
还是在贞观八年 , 李渊回到了他熟悉的阅兵场上 , 重温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 。阅兵后兴致大发 , 他又在宫中举行了一场三品以上高官都要参加的宴会 。席间 , 他命突厥可汗跳舞 , 又命南越酋长诵诗 , 场面盛大至极 。李渊此时又发了一句著名的感慨:“胡越一家 , 自古未之有也 。”
对于太上皇爱面子的路数越来越熟悉的李世民马上就接过了话 , 说自己从小就接受太上皇的教育 , 平定天下的功劳不是我的 , 而是太上皇的 。这场酒宴 , 又喝到了半夜 。
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和解过程来看 , 大唐对外战争的胜利成为和解的最大成因 。儿子帮李渊报了向突厥称臣的奇耻大辱 , 盛世让他这位开国皇帝也与有荣焉 , 臣子们与李世民将功劳让与他 , 更是成为了李渊一碰就乐的敏感部位;而盛世也极大增强了李世民的执政自信 , 他碰见父亲时再也不用为当年玄武门之事而尴尬了 , 更关键的是皇位也随之牢不可破 , 再也不必担心来自父亲的威胁 , 这也让他越来越乐于给予父亲更为宽松的政治生活空间 , 而这反过来又推进了父子关系 。如果李世民在位期间边患四起、内政不安 , 和太上皇的关系又会发生何种微妙变化?太上皇旧臣会不会图谋复辟?皇帝会不会先下手为强?幸好 , 在盛世面前 , 很多政治矛盾都会被消解 , 至少是深深地埋藏了起来 。
网络配图
这对父子的故事似乎是以一个极其光明的结尾结束的 , 但是 , 最后一则史料却破坏了这个善良的计划 。
贞观九年五月 , 李渊以70岁高龄驾崩 , 结束了他低开高走的九年太上皇生活 。一开始 , 李世民表示要以刘邦长陵的高标准为父亲营建献陵 。但由于工期紧张 , 在房玄龄的建议下 , 降低为按照汉光武帝原陵的标准进行 , 也就是把九丈的封土改为六丈 。这似乎没有什么 , 但魏征却揭开了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帝王家事 。
李渊驾崩的第二年 , 长孙皇后也去世了 , 葬于规模比献陵更大的昭陵时 , 悲伤的李世民专门在宫中修了一座高台以远观 。一次 , 李世民邀魏征一起登高远观昭陵 , 魏征故意说看不到 , 李世民就指着昭陵的方向告诉魏征 。这时 , 魏征相当大胆地来了一句:“以为陛下望献陵 。”如果说的是昭陵 , 那还用特意仔细看吗?昭陵那么明显 , 比献陵大多了 。
作为盛世君主之父 , 太上皇李渊的“前盛世”政绩或有筚路蓝缕之功 , 但由于儿子的政治光环过于耀眼 , 他注定是被掩盖、被低估的盛世背影 。更无奈的是 , 被逼交权本应该赋予他的道德优势 , 却在盛世的喧嚣中显得那么无力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