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过年全家守岁为儿女讲历史故事

春节前夕 , 以画孔子闻名的“孔子画派”代表画家郭德福历时三年在沈阳创绘出专题贺岁历史组画《孔子过年》 。该组画由《青年孔子阖家守岁讲古过年图》《孔子师生枣山守岁弦歌“南风”迎新图》《孔子与家人戏雪图》《孔子阖家爆竹迎春图》等五幅国画作品组成 。首次以年文化的专题艺术视角描绘出孔子与家人、学生过年迎新春的生活场景 , 展示出孔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庭、热爱学生 , 追求美好理想的人文情怀 。也展示出春节文化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
网络配图
【孔子如何过年全家守岁为儿女讲历史故事】《青年孔子阖家守岁讲古过年图》描绘出除夕之夜 , 青年孔子与儿子孔鲤、女儿、妻子亓官氏阖家燃灯守岁 , 孔子为儿子、女儿讲历史故事的温馨瞬间 。画中孔鲤手臂悬挂的傩戏面具既增添了年俗气氛 , 又暗示出历史故事的传说色彩 。《孔子师生枣山守岁弦歌“南风”迎新图》 , 首次描绘出孔子师生在周游列国期间 , 在异国依家乡年俗 , 垒枣山守岁弦歌古诗《南风》的过年生活场景 。《孔子与家人戏雪图》《孔子阖家爆竹迎春图》则将绘画视角定格在孔子与儿子、女儿、妻子燃竹、堆雪人迎春过年和谐快乐的节日生活 。
郭德福介绍说:孔子迎春过年吗?我在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时 , 对此做了专题探访 , 据说春节兴起于舜 , 已有4000多年 , 俗称“过年” 。孔子时 , 鲁国亦有迎春之俗 , 孔子就是因为春祭后 , 没有得到国君应分给大臣的祭肉 , 而离鲁赴卫 , 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 。孔子曾评论家乡礼俗:“和乐而不流 , 弟长而无遗 , 安燕而不乱” 。“以之闺门有礼 , 故三族和 。”据相关资料记载 , 公元前两千年的一天 , 舜继位天子 , 率百官和民众祭天地 。后来 , 人们便把这一天定为春节 。舜还曾弹五弦琴 , 吟咏《南风》诗:多么和煦的南风啊 , 可以解除我们百姓心中的忧愁;多么及时的南风啊 , 可以增加我们百姓的财富 。
网络配图
(南风之薰兮 ,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 ,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南风》由于表达了养民爱物的和谐气象 , 而为历代所推崇 。孔子很喜爱弦歌此诗 , 曾评价说:“德如泉流 , 至于今 , 述而弗忘 。”据此我画出了此组画 。组画中的垒枣山、守岁、燃爆竹等过年生活细节 , 都源于我在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时 , 搜寻到的孔子家乡的古老年俗 。
垒“枣山”就是将蒸熟的顶部有枣的面食 , 垒成山形 , 一座“枣山”可供全家过年食用 。“枣”同“早”寓意早登高峰 , 事业丰收 。“守岁”则源于古时的传说 , 为避一常在岁尾之夜伤人作祟的“怪兽” , 亲人便在大年三十之夜相约聚于家中 , 彻夜燃灯闲谈 , 避凶趋吉 , 乞愿新春和谐康泰 , 称为“守岁” 。古时 , 当地民间传说有名叫“山臊”的病魔 , 春天遇之则令人寒热 , 但它怕竹子爆声 。于是古人迎春时 , 有燃竹以其爆裂之声祛除病邪的风俗 , 俗称“爆竹” , 随着火药的发明 , 后来逐渐演化为春节燃放的鞭炮 。
网络配图
郭德福为了画好此组画 , 曾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 , 遍访孔子师生生活之地 , 一路采风搜集到许多生动的创作素材 。郭德福吸收了山东年画的民间装饰风格 , 融入水墨丹青技艺 , 既注重孔子与家人、学生过年迎新的神态刻画 , 又营造出浓郁年俗文化的生活情趣 。郭德福还在组画中题写了长篇题跋 , 以画记史 , 以画述史 , 使该组画可读可赏 , 图文并茂 。据悉 , 像这样以年文化专题艺术视角 , 描绘孔子与家人、学生过年迎新春生活场景的历史组画 , 尚属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