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需求工程和设计模式( 三 )


数据迁移与转换:旧数据库抽取,转换,新数据库装载
运行维护(最耗时的周期)
六、拓展知识
软件系统文档分为用户文档和系统文档 。
用户文档:功能描述,安装文档,使用手册,参考手册,操作员指南 。
系统文档: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方面的文档 。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和网络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 。系统测试是根据系统方案说明书来设计测试例子的,常见的系统测试主要有以下内容:
1. 恢复测试:恢复测试监测系统的容错能力 。
检测方法是采用各种方法让系统出现故障,检验系统是否按照要求能从故障中恢复过来,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开始事务处理,而且不对系统造成任何伤害 。如果系统的恢复是自动的(由系统自动完成),需要验证重新初始化、检查点、数据恢复等是否正确 。如果恢复需要人工干预,就要对恢复的平均时间进行评估并判断它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
2. 安全性测试:系统的安全性测试是检测系统的安全机制、保密措施是否完善,主要是为了检验系统的防范能力 。测试的方法是测试人员模拟非法入侵者,采用各种方法冲破防线 。
系统安全性设计准则是使非法入侵者所花费的代价比进入系统后所得到的好处要大,此时非法入侵已无利可图 。
3. 强度测试:是对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承受能力的测试,是检查系统在极限状态下运行时,性能下降的幅度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
因此,强度测试要求系统在非正常数量、频率或容量的情况下运行 。强度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在有效的输入数据中可能引起不稳定或不正确的数据组合 。例如,运行使系统处理超过设计能力的最大允许值的测试例子;使系统传输超过设计最大能力的数据,包括内存的写入和读出等 。
4.性能测试:检査系统是否满足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对性能的要求 。性能测试覆盖了软件测试的各阶段,而不是等到系统的各部分都组装之后,才确定系统的真正性能 。
通常与强度测试结合起来进行,并同时对软件、硬件进行测试 。软件方面主要从响应时间、处理速度、吞吐量、处理精度等方面来检测 。
5. 可靠性测试:通常使用以下两个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 (mean time)是否超过了规定的时限,因故障而停机时间MTTR (mean time to )在一年中不应超过多少时间 。
6. 安装测试:在安装软件系统时,会有多种选择 。安装测试就是为了检测在安装过程中是否有误、是否容易操作等 。主要监测系统的每一个部分是否齐全,硬件的配置是否合理,安装中需要产生的文件和数据库是否已产生,其内容是否正确等 。
在处理流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过程规则说明,陆续出现了一些用于表示处理流程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三类:图形工具、表格工具和语言工具 。其中常见的图形工具包括程序流程图、IPO图、盒图、问题分析图、判定树,表格工具包括判定表,语言工具包括过程设计语言等 。
程序流程图( FLow,PFD)用一些图框表示各种操作,它独立于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比较直观、清晰,易于学习掌握 。流程图中只能包括5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型、选择型、WHILE循环型(当型循环)、UNTIL循环型(直到型循环)和多分支选择型 。
IPO图是由IBM公司发起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流程描述工具,其主体是处理过程说明,可以采用流程图、判定树、判定表、盒图、问题分析图或过程设计语言来进行描述 。IPO图中的输入、输出与功能模块、文件及系统外部项都需要通过数据字典来描述,同时需要为其中的某些元素添加注释 。